为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平原县检察院深刻把握黄河国家战略,因地制宜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妥善办理相关案件,扎实做好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工作。
跑好生态环境保护加速度
野生动物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国家通过设定禁猎期、划定禁猎区,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保护,这不仅关系到生物多样性的永续发展,也关系到生物链条的良性循环。
2021年7月,刘某某为防止鸟吃自家田地里的油葵籽,购入10张黑色粘网架,至发现时,粘网上共有130余只鸟类死体,后经鉴定均为“三有动物”。其行为侵害了生态环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按照“谁损害谁赔偿”原则,应由涉案当事人对造成的生态损害进行修复。经调查发现,刘某某已年逾70岁,无固定收入,尚有9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不具备经济赔偿能力,判决结果可能面临着“执行难”的问题。
综合考量其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庄稼,区别于以食用和贩卖等为目的的非法狩猎行为,主观恶性较小,且一贯表现良好,无违法犯罪前科,犯罪情节轻微。为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全国多起相关案例的成功经验,平原县检察院通过公开听证,依法采用以劳务折抵赔偿金的方式令刘某某承担生态损害赔偿责任。
经评议,听证员认为“劳务代偿”的方式符合“谁损害、谁赔偿”的立法宗旨,达到了生态环境替代性补偿和警示教育的目的,也传递了检察温度和司法温情。
跑好黄河文化保护加速度
革命文物、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非凡奋斗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见证,是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
“无名烈士墓就在那里,但是路被庄稼挡住了。”今年4月,平原县检察院干警在一片庄稼地里弯弯绕绕,费尽周折,才最终在一处不起眼、层层杂草的角落,找到了烈士墓冢。杂草丛生,墓碑布满灰尘,祭扫道路不通畅、墓前枯叶堆积......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这样的环境有碍于公众瞻仰、悼念烈士,不利于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同时也损害了革命烈士的尊严,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必须抓紧整改。”该院第二检察部承办检察官表示。
为此,该院持续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与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向负有职责的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4份,督促依法履行职责修缮纪念设施、改善周边环境。有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立即整改落实,并加强日常管理维护,切实维护英烈尊严荣誉。
跑好线索摸排加速度
为激发干警依法能动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该院第四季第一期检竹社开展“保护母亲河,青春平检行”主题活动。
全院23名年轻干警分组深入全县12个乡镇(街道)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全面细致摸排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宣传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和法律法规,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共摸排线索29条,涉及农用地膜污染、农村畜禽污处理等问题。经审查,已经立案3件,向负有职责的相关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画卷已经徐徐铺展,高质量发展的答卷正在精彩书写,平原县检察院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能动履行检察职能,全力筑牢生态保护检察屏障,为齐鲁“检察蓝”全面融入黄河“生态绿”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高忠祥 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