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原中国水电十三局医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走进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对医院建设、发展、壮大的部分亲历者进行了采访,听他们讲述他们的医路历程。
近日,我们在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国医堂见到了德州市知名中医大夫张仲森。
今年65岁的张仲森出生于武城县的四女寺镇。这是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千年古镇,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的孝文化基地,崇尚“百善孝为先”。童年时期,张仲森的母亲身体不太好。身体不适时,便请当地的老中医为其母把脉诊治,基本能够做到药到病除。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中医好神奇”的印象,便萌生了长大后当一名中医大夫的念头。
悬壶问世济苍生妙手回春丹心厚
1979年,他如愿考入德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班,正式迈进了学习中医的大门。目标明确,他如饥似渴、夜以继日。从阴阳五行、中药、方剂等基础理论学起,到临床各科及经典著作的背诵逐步深入学习提高。三年学业期满,毕业后分配到十三局医院,开启了他的中医人生。
张仲森说:“通过学习认识到,学好中医必须打好基础,学好精髓,掌握整体观念,辩证施治的特点,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诊断要领。临床上必须要诊断精准,辩症准确,治法恰当,选方用药精良,方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上世纪80、90年代,在医院及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张仲森先后到上海、南京、杭州的大医院以及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进修学习,侍诊全国知名名中医,学习先进临床经验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了诊疗水平。
从事中医临床40年,张仲森在胃肠病、结石症的诊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形成了专业特色优势。擅长疑难杂症的治疗研究,如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肿瘤,不孕不育、血小板减少症等等。
血小板减少患者治愈后喜为人母
2012年春天的一天午后,张仲森的手机上接到了一条短信:“母子平安,放心!”说起来,这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病人崔女士因患血小板减少症,慕名来十三局医院找到张仲森。他对患者进行了精心的辨证施治而愈。半年后,患者崔女士血小板始终保持在正常水平,便产生了要孩子的念头(原来因病不能要孩子,也不敢要),随后成功怀孕。张仲森对患者的血小板变化进行全程的关注、观察。终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崔女士终于圆了自己的做母亲的梦想。
小小银针显奇效
1983年,张仲森还是一位年轻的大夫。曾治一马姓中风(脑梗塞)患者。病人住内科病房,右侧肢瘫痪,张仲森施一针灸单针疗法,嘱咐患者配合抬腿动作,患者猛地一下将患侧腿高高抬起,放声大笑,令同病房的病友大为惊讶。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病人患侧功能逐步恢复,能够完成拿豆粒、嗑瓜子等精细动作,完全康复,一根小小银针显奇效。
针药并用,攻克结石
张仲森对于结石病的治疗有独特疗法,形成了特色。李某是一位输尿管结石患者,小腹绞痛、腰痛,致大汗淋漓,在当地打止痛针效果不佳,前来十三局医院诊治。经过临床诊断后给予针灸止痛,疼痛缓解。又施以耳针,配合自拟尿石溶排汤而愈。
“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数十年来,张仲森凭借精湛的医术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了广大患者的高度认可,也使得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中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他从医的数十年间,张仲森多次获得局级及处级先进生产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十佳医师等荣誉称号,深受患者信赖。他办公室悬挂着诸多牌匾和锦旗,即可见一斑。
2017年,张仲森从十三局医院正式退休,由于工作需要,他被医院被返聘,一直继续在岗位上为病人忙碌与奔波,还在发挥着夕阳的余热。
“在建院六十年之际,祝愿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蓬勃发展,州城人民健康长寿。”张仲森说。(周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