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难点是如何让农民有更稳定的增收途径。为破解以上难题,今年以来,夏津县立足实际,结合地方特色和基层需求,开发设置乡村公益性岗位4000余个,安置上岗3882人,实现岗位人员就近就业、稳定增收,让更多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在家门口端上“薪”饭碗,有效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乡村公岗“微服务”打造乡村“新颜值”
每天早晨6点半,北城街道唐堤村的冯桂菊都会准时来到大街上清理卫生。“我们年纪大了,挣钱方式没有那么多。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当公岗既能增加收入,还可以为村里的环境整洁出份力,两全其美。”冯大姐高兴地说道。
在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中,广大乡村公益岗人员积极响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环境卫生清理工作,聚焦村内“三大堆”、小广告、黑臭水体等重点难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切实保持整治实效,扮靓乡村“新颜值”。
公益岗“微服务”实现民生“大幸福”
“住在我们大美香赵,就是住在了‘幸福里’!”香赵庄镇东三庄村韩大爷吃着软糯香甜的粽子高兴地说:“我们香赵庄镇的变化太大啦,镇上有了幸福食堂。每逢节假日村里的公益岗们就来给我们做饭,到饭点我们就来这里免费吃饭,老哥们聚一起吃饭聊天非常开心,孩子们在外工作也放心!”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对于空巢独居老年人来说,不用自己动手、不花一分钱,吃上可口的饺子、软烂的大锅菜,就是一种幸福。
今年以来,广大乡村公益岗人员送服务上门达10万件次以上:为低保人员送达告知书、为个体户工商户办理电子执照下载使用、协助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利用群众乐于接受的“土话”宣传各类政策、帮助老年人进行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为民服务下沉村内一线,为群众“传话”,为群众“跑腿”,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推动实现民生“大幸福”。
公益岗“微服务”织密社会治理“服务网”
很多公益岗人员在村里都是有威信的长者,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走、看、问、宣”等多种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第一线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推动社情民意在一线掌握、问题矛盾在一线化解。东李官屯镇以“一站式”矛盾调解品牌为牵引,乡村公益岗协助调解员入户解决村民热点问题,及时处理村内居民生活矛盾纠纷,东李官屯镇贺屯村的贺同红就是“春风化雨”的调解员。在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中,挖掘机在拆除残垣断壁时不小心把一户村民的网线挂断了,该村民因以前精神受过刺激,村委会进行调解无果,贺同红通过多种渠道,妥善解决了此矛盾;还有一位年长的村民,因多年前的宅基问题,多次找村干部提出一些不尽合理的要求,态度还很激动,贺同红工作期间正巧遇见,他主动请缨,多次到该村民家中进行沟通,讲政策、说道理,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该村民心服口服。
在平凡的工作中, 广大公益岗人员用实际行动彰显“小岗位”守护“大民生”的作用,不断提升群众对基层治理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当好基层社会治理“稳压器”、织密社会治理“服务网”。
公益岗“微服务”解决群众平时“小烦恼”
新盛店镇陈寨村“快递进村”公益岗张桂霞,每次到镇上取快递前,都会在所负责投递村庄的微信群里发通知:“有需要取件的群众将收件码发过来”。然后,她到镇上快递点按取件码拿快递,并及时送到群众手中。村里刘翠玲家孩子太小,其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到镇上取快递非常不方便。“快递进村”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上岗,实现了“自己不出门、快递送家中”。刘翠玲说:“以前我们每次取件都得自己到十多里路的镇上取,现在快递都送到家了,真正解决了我们家取件难的问题”。
县人社局 按照因需设岗的思路,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大力开发“四好公路”“快递进村”“宣传助理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目前,共设置快递进村公益性岗位94个,全县建制村覆盖率达100%,真正将便捷服务送到群众家中。
“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地实施,在帮助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提供了充足人员力量,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目前,全县共有近8000名城乡公益岗活跃在基层各条战线。下一步,夏津县将进一步发挥公益性岗位‘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作用,严格做好日常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形成县级创建品牌、乡镇打造特色的工作格局,以公益岗‘小力量’实现基层治理‘大提升’。”夏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博说。(卢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