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察机关的指导监督下,企业今年再没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经济效益也迈上了新台阶。”8月1日,在德州市某食品公司生产车间,企业负责人刘某高兴地对监督回访的检察官说。
“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德城区检察院坚持以高质量能动履职答好“护航企业发展”检察答卷,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机制 强落实 亮品牌绘就“检察护企”新画卷
“检察官帮助我们解决了企业门口的路况恶化问题,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前不久,该院干警到华能德州电厂走访调研时,了解到企业门口的非承重路常有超载货车通行,导致路况恶化,遂依法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加强交通管控和道路养护,有效改善了企业门口的路况恶化问题。
“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德城区检察院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订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结合本地企业特点、涉企案件等情况,将“检察护企”专项行动14项重点工作明确为5项重点任务,细化成19项具体举措,全力以赴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扎实开展“千企问需”专项调研活动,畅通检察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建立“检察官+首席政府服务官”包保企业制度,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进行防范非法集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普法宣传59次,真正做到“问需于企、问计于企”。
为进一步提升“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实效,该院在工作部署中深挖亮点品牌与专项行动的契合点,着力打造“四色光·检润营商”品牌,持续推进“检察护企”走深走实。
“我们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围绕‘红、蓝、绿、黄”四种底色,坚持党建引领、保护和监督并重、预防和治理并重,推出暖企、便企、惠企系列举措,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该院副检察长崔吉凤介绍。
解企忧 纾企困 暖企心打好“检察护企”组合拳
近日,该院在办理一起合同诈骗案时,承办检察官在审查证据、指控犯罪的同时,自觉把依法追赃挽损作为重点,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1万余元,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该院坚持企业需求在哪里,检察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通过打击经济犯罪、完善司法服务等措施,及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办理非法集资、洗钱、金融诈骗等案件21件,成功追赃挽损52万余元。
3月,该院成功办理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被告人王某与某公司技术人员袁某合谋拿到某公司“某德”商标和消防签,贴在自己生产的风机、风阀等产品上销售牟利。承办检察官认真审查案件,引导补充侦查,成功为该公司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办案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发现,该公司作为当地龙头民营企业,拥有20多项专利,遂针对该案中重点岗位“监守自盗”行为,向企业制发完善重点岗位、关键人员双向监管机制、保护知识产权的检察建议。并结合企业特点,协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走进该企业,举办知识产权普法讲座,全力为企业保驾护航。
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选派优秀检察人员组建知识产权办案团队,对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同步开展“一案四查”,深化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融合。在涉及企业知识产权侵权领域,批准逮捕4件5人,提起公诉4件11人。
重协同 赋动能 强合力扩大“检察护企”朋友圈
近日,德城区检察院与公安、司法会签《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协作配合机制》,成立全市首个社区矫正监督与协作办公室,就涉民营企业外出经营管理等教育帮扶工作精准施策。这是该院充分发挥“府检联动”职能优势,加强部门联动,全力护企发展的又一创新举措。
“护航企业发展需要行政、法律、市场等多元化手段综合推进,我们积极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局,依法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加强部门配合协作,形成多元化监督合力。”崔吉凤说。
6月,该院与德达高速公路投资发展集团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就企业依法经营、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宣传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并就检企共建达成一致意见。
构建“企业家驿站”德检护企平台,建立“检察院+营商环境中心”工作模式,与区营商环境中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机制,编制《检察履职助力企业发展案例》等宣传手册,持续加强多部门协作配合,凝聚纾解企业困难合力。
依托“企业家驿站”德检护企平台,定期举办“检政企”议事会,从企业需求入手,采取以案释法、上门服务等形式,精准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法治体检,打造护企绿色通道。与公安联合开展涉企刑事“挂案”专项清理和“空壳公司”专项打击治理活动,通过大数据赋能建立监督模型,对已掌握“空壳公司”线索进行识别、筛选,发现监督线索6条,办理相关案件2件,最大程度帮助企业“松绑”。
“我们做优做实‘检察护企’,用法治雨露浇灌营商沃土,以安商、暖商、惠商的检察力量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德城区检察院检察长智广表示。(于翠娟 高忠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