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律师,能有机会参加为弱势群众维护权益的民生工程,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我心存感激。”提及他的三次法律援助之行山东省众成清泰(德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山东省众成清泰(德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敏满怀感慨。
朱敏,山东省众成清泰(德州)律师事务所律师,2018年西藏自治区司法厅优秀援助律师,2019年度、2022年度青海省司法厅优秀援助律师,2019年玉树州司法局法律援助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从西藏到青海,从玉树州到海北州,三年的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给朱敏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深知法律援助不仅是一项需长期坚守的法律服务使命,更是一场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累积智慧的征程。三年的法律援助生涯他“用心”“用情”“用法”为受援人撑起了一片蓝天。
艰辛法援路,拦不住为民初心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法律援助派驻地地处偏远,朱敏常常面临着高原反应、水土不服、语言不同、风俗不同等难题。
德某是海北州祁连县藏族老人,由于年龄较大,语言沟通比较困难,在“1+1”大学生志愿者的反复询问和翻译下朱敏才了解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德某丈夫生前承包五千多亩草场,经营权证上登记有七人名字,包括德某夫妻及五个子女。后经营权证分割,德某与女儿共持一证。丈夫去世后,德某与女儿就800亩草场承包权达成协议,但德某声称自己不识字,签字非本人所签,对协议内容不知情,要求女儿归还草场遭拒。草场被征用后,补偿款被女儿领取,德某因证据不足在一审、二审中败诉。2021年11月,德某申请法律援助,案件由朱敏承办。
朱敏接手后,多次前往草场站调查经营权证的变更情况,深入村委会了解协议签订的背景和细节,并亲自到现场查勘,以全面掌握案件事实。即使语言不通,朱敏还是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耐心地向双方当事人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最终,经过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和解。
2019年,朱敏前往平均海拔4200米的青海玉树州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在这片空气稀薄、高寒缺氧的土地上他的身体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次感冒引发的高原反应,导致朱敏两次入院治疗。住院期间,玉树州囊谦县一起刑事案件亟待开庭,且所有开庭准备工作已就绪。尽管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但朱敏心系工作,不愿因个人原因影响司法进程,毅然决定提前出院参与庭审。就这样,朱敏带着氧气包按时参加了庭审工作。得知朱敏律师的身体状况后,法官提议延期开庭,然而朱敏却说:“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的问题耽误大家的工作,申请延期开庭也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
从“输血”到“造血”,浇灌法治格桑花
“1+1援助律师的责任是既要输血又要造血,边远地区缺少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当地法律服务人才,传授技能,传授经验,提升他们的办案水平和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和运用能力,是志愿活动变‘输血’为‘造血’的一大重要目标。”朱敏说。
朱敏在服务期间,随时随地从业务上、思想上、观念上影响着当地法律服务人员,他结合自身实践讲解法律文书写作要点、解答法律咨询技巧,分析律师办案思路,帮助当地法律服务人员不断进步,逐渐成长为当地法律服务新力量。
朱敏深知,法治的根基在人民,开展普法宣传 ,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是进行法制建设的重要途径。
西藏、青海是珍贵的野生植物冬虫夏草的产区,每年5月份采集期,村民蜂拥上山,因采集方式、区域等问题,常发生摩擦和斗殴现象,甚至最后演变为两个村庄的对抗。闻听此事,朱敏律师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为村民举办法制讲座,进行普法宣传。同时,朱敏还走进定日县森林武警中队,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为乡镇的乡干部举办了依法行政方面的法制讲座,为定日县的300多名村干部(村两委组成人员)分别举办了法制讲座,讲解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处理方法, 针对部分乡镇森林资源较多的情况,为乡镇护林员举办了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方面的法制讲座。
以法相援,撑起法治晴空
“百姓的好律师,法律的守护神”受援人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着对朱敏最真挚的感谢。这一声声感谢,一面面锦旗对朱敏来说是认可更是鞭策。三年的志愿律师工作,让朱敏更深刻地理解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高尚和价值所在,他举起司法之盾,用信念捍卫法律的尊严,为贫者说理,替弱者维权。
在海北州服务期间,朱敏代理了拜某某等11名受援人与某公司的薪资纠纷。该公司因经营困难,长期拖欠和扣发工资,并推出停薪留职政策,工人每月仅得微薄生活费。朱敏律师反复到用人单位、人社等部门调查取证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拖欠及扣发的工资。最终,为拜某某等11名受援人讨回薪资60余万元。
2021年8月14日,位于刚察县的柴达尔煤矿发生冒顶事故,导致20人死亡。事故发生当晚,朱敏和司法局领导就赶到煤矿参与事后处理工作,耐心解答当事人亲属及人社部门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议,安抚他们的情绪。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最终使用工单位和当事人亲属就赔偿事项达成协议,当事人得到较为满意的处理结果。
朱敏还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凡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100%在规定时间内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工作,尽量让当事人少跑路。
由于藏区群众普遍存在结婚不登记的现象,给女方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埋下了较大法律隐患。在日喀则市定日县,朱敏积极推进争取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法律援助活动,定日县司法局次珍局长与朱敏律师深入该县6个乡镇的130户家庭,针对非婚生子女权益问题,开展了细致的走访调查、询问谈话和证据收集工作。积极联系到非婚生子女的父母,为孩子主张必要的生活费,保障了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
一个“法”字重千钧。在日喀则市拉孜县,朱敏承办了一起在校未成年人强奸案,本案被告人六人,三名受害人均为在校未成年人,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受害人亲属情绪激烈,经过调查取证阅卷、开庭等诉讼程序,最终朱敏成功维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三年的时光匆匆流逝,一路走来,朱敏律师早已与祖国的高原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律师,他秉承法律初心,高举着法治的火炬,将“1+1”法律志愿服务的薪火点燃,照亮着受援人。薪火赓续,初心如磐,朱敏律师的法律援助事业还将继续,他说:“律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在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愿尽自己所能,履行人民律师的责任与担当,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山东省已选派156名律师、274人次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援助西部“无律师县”志愿服务行动、“援藏律师服务团”志愿服务行动。他们用心倾听每一份求助,用情温暖每一颗心灵,用力解决每一个法律难题,将法律的阳光播撒到最偏远的角落,让公平正义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王志恒 曾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