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利用支气管封堵器,成功为一例确诊左肺上叶高危结节的患者进行肺隔离,使胸腔镜下微创切除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同时,这项技术也为外一科(胸外科)的手术麻醉开辟了一种新方法。
3月12日,57岁的周女士来到该院外一科(胸外科)就诊。“这段时间,我总觉得喘气有些费劲,感觉气管里像是有什么东西堵着,不顺畅。”周女士对着镜子检查发现自己的甲状腺上有一个肿物,结合种种不适,心中不免一阵恐慌。好在经过一系列相关检查后,确诊该肿物为良性,只需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可还没等周女士将心“放”进肚子里,医生便告知了另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周女士的左肺上叶有一个19.9mm*10.05mm*13.2的高危肺结节,结合检查报告,建议尽快进行手术切除。
为避免贻误病情,周女士决定听从医生建议,各科室迅速集合会诊,制定手术方案。此时,麻醉手术科主任梁涛却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周女士的甲状腺肿物虽为良性,却已压迫到了主支气管。
“胸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因手术部位的特殊性,与其他全麻手术不同,需要通过特殊气管导管将两侧肺隔离,使手术一侧的肺不通气,防止患侧肺的分泌物进入健侧肺,保护支气管和肺叶免受患侧污染,同时有利于手术视野暴露,便于术者操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梁涛解释,患者周女士由于气管被压迫,显然已不适合传统的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
选择哪一种麻醉方式,对手术成功显得尤为关键,对患者生命安全也更为重要。为保障手术顺利实施,梁涛带领团队成员针对周女士的情况进行了充分讨论,最终决定利用支气管导管配合支气管封堵器,对周女士进行肺隔离。
“支气管封堵器是一种新型的简易支气管封堵装置,与传统的‘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相比,微创快捷、定位精准,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健侧肺的通气,减少刺激和损伤,提高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梁涛介绍。3月17日,手术如期进行。术中,梁涛屏气凝神,调整角度后,精准将封堵器头端置入左侧支气管,充气后成功封堵左侧肺叶。手术过程中,周女士生命体征一直处于平稳状态,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场手术历时两个多小时顺利完成。
近年来,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始终坚持医疗人才队伍与硬件设施发展并重,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此次“支气管封堵器”技术的成功实施也标志着科室对于胸科手术气肺隔离技术更上一层楼。今后,麻醉手术科将持续将患者的满意作为不懈的追求,为患者的手术安全保驾护航。(张雪 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