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德城区的李阿姨,感觉肚子隐隐胀痛,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泌尿外科就诊。经检查,李阿姨被确诊为胆囊癌晚期。得知结果后,李阿姨懊悔不已。
原来,李阿姨患有胆囊结石多年,但一直不痛不痒,就没当回事。没想到,感觉到疼痛的时候,已经是癌症晚期了。不疼就不治疗,这是很多人的认识误区。就是这个错误认知,让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肝胆泌尿外科主任李培林介绍,胆囊癌的危险因素众多,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70%~90%的胆囊癌患者伴有胆囊结石。由于胆囊结石反复地慢性炎症刺激,会诱导胆囊粘膜化生、增生、异型增生,最终形成胆囊癌变。
4个确定性危险因素: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慢性炎症、“保胆取石”后的胆囊;
12个可能性危险因素: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胆囊腺肌症、胆道感染、肥胖与糖尿病、年龄和性别、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遗传学和基因突变、吸烟及化学暴露。
胆囊癌的前期症状并不明显,等到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如果能在胆囊结石、息肉、炎症病变前,提前进行干预处理,就能大大减低癌变的风险。
胆囊结石:无论是否有症状,均应手术切除。对于暂不接受手术治疗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应密切随访。如出现症状、胆囊结石相关并发症及胆囊癌危险因素时,应积极手术。
胆囊息肉样病变:当胆囊息肉直径>1cm时,癌变的概率就会增加,建议尽早手术切除。
胆囊慢性炎症:炎症的反复刺激,会导致胆囊壁异型增生、癌变。所以,对于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者,也建议尽早手术治疗,避免恶化。(李勤 刘桂圣 王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