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如果不幸染上此类疾病,由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会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切实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学习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
一、什么是心血管疾病?
泛指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导致心脏、大脑的缺血或出血性疾病的一个统称,具有高致死率、高死亡率为特点。常见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脑梗塞、脑出血)均属于心脑血管疾病范畴,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二、日常哪些坏习惯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睡眠缺乏。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6小时的人比能保证6~8小时睡眠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高2倍。
偏头痛。研究发现,偏头痛与心血管疾病之间似乎关系密切,二者具有某些相似的发病机制,如长期休息不佳、身心压力等。
暴饮暴食。油腻的饮食会从多个方面引发心血管问题。
情绪剧烈波动。无论是大喜还是大悲,情绪的波动都会让心脏如同坐上了过山车,应激性心肌病也会趁机而入。
哮喘。如果患有哮喘,得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即使在规律使用吸入性控制药物的情况下,哮喘患者的心脏病风险仍会高于正常人。同时,滥用药物或酒精也会引起心血管疾病。
三、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保持健康、均衡饮食。多吃五谷杂粮,新鲜蔬菜水果,补充适当的鱼肉、奶制品、坚果等等,少吃油炸食品,不吃或少吃动物内脏和肥肉,饮食总量不要太多(七八成饱即可),少吃盐、糖。
坚持运动。每周5次左右,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比如可以打球、跑步、骑车、游泳、跳绳、跳操、快走等等。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能够坚持下来的运动。
不要熬夜。熬夜会导致交感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脂血糖升高的风险增加。也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长期熬夜,还会诱发斑块破裂,直接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戒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酒越高。二手烟暴露同样增加冠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病风险。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风险。
控制情绪。保持一个好心态,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血管病。日常生活工作中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张雪 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