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定为“世界哮喘日”,今年的5月7日是第26个“世界哮喘日”。杨柳依依、百花盛开,当下的季节让许多人欢喜,但对于哮喘患者而言却并不美好。据德州市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林丽表示,春末夏初是哮喘发作的高发期,自4月起,前往德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哮喘患者人数明显上升。
近日,67岁的王大爷还未到门诊,一阵阵咳嗽声便已由远及近地传来……“前两天出门遛弯,还没到家门口就觉得有点喘不上气儿,我喷了几下支气管扩张剂才好受一点。”王大爷直言,“支气管哮喘”已和自己相伴二十余年,对于日常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等症状也习以为常,从未规范用药。此次到德州市中医院就诊,是由于憋喘的后期还出现了咳嗽的症状,严重时呼吸急促,甚至无法平卧。
作为一种长期慢性病,哮喘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控制不佳往往面临更频繁的急性发作和显著的肺功能下降,尤其到了换季或温差变化时,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夜醒的症状。
德州市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林丽接诊后,首先纠正了王大爷习以为常的错误观念,随后通过听诊器发现王大爷双肺满布哮鸣音、喉咙里也有似鸡叫的声音,结合后期的胸部CT结果,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当务之急是让王大爷尽快顺畅呼吸,为此,林丽给予吸氧、雾化、抗炎等治疗措施,辅以解痉平喘口服中药,对症治疗6天后,王大爷好转出院。
春末夏初,植物生长旺盛,花粉、真菌等过敏原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加,加上早晚温差大,容易引发呼吸道收缩,导致哮喘发作。林丽强调,哮喘患者常有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可自行缓解或通过平喘药物治疗缓解。
但在急性发作时,患者会感觉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窒息或出现低氧血症,数分钟内可危及生命,后果十分严重。当下时节,如何预防和控制哮喘发作?
林丽强调,遗传和环境是导致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因此,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如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冷饮、戒烟戒酒,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避免与可能的过敏物质接触及呼吸道感染。
“哮喘虽不易根治,但经过规范化治疗,80%患者可达临床控制,再配合预防外界诱发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控制哮喘的发生发展。”林丽提醒。(李勤 刘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