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德州频道>内容详情

庆云县新农人魏德智:用“新农机”开出乡村振兴“致富花”

2024-04-23 11:32:4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德州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通过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始成长起来。近期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公布2023年度德州市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获奖名单,庆云县新农人魏德智就在此获奖名单里,这是魏德智又一次获此殊荣。

4月18日,春回渐暖,庆云县徐园子乡柴家村合作社的草莓大棚正是采摘旺季,5号草莓大棚里果农们在田垄间穿梭,忙着采摘成熟草莓。柴家村合作社现有土地1650亩,蔬菜大棚11个,其中草莓大棚8个,鱼塘两处。在以魏德智为首的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下,“靠天吃饭”的柴家村传统农业旧貌换新颜,农作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种不了”的草莓,种出了“庆云味道”

作为柴家村合作社领导人员,魏德智始终以帮农民增收、农民增效为目标,看到“新农机”就会一头“扎”进去。

 

2018年魏德智外出学习农业相关知识时发现,种植草莓是个不错的选择,且庆云县并无种植草莓的农户,然而当他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该乡镇的土地多为碱性土地,不宜种植草莓,“当时我们去济南学习技术,请了相关专家专门来考察,当时专家告诉我们这里不适合种植草莓,但我还是不想放弃,不仅到处考察寻找合适的草莓苗,还寻找合适的土地请专家想办法。”魏德智告诉记者,前后奔波半月的魏德智终于完成了草莓种植。

就在魏德智欣喜之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为草莓授粉的蜜蜂死了大半,为了不耽误草莓“结果”,魏德智带领合作社的农民一起“扎”进草莓大棚里人工授粉,意料之外的是草莓长势喜人,虽然第一年产量不大,却没辜负他的努力。

“现在我们的草莓苗95%是自育的,这就为我们省下大部分成本,我们的草莓个大饱满、口感好,加上采用‘客户自定’+‘采摘体验’经营模式,特别受周边市民青睐,每到周末前来采摘体验的市民络绎不绝,现在每斤卖到30元,一个棚大概能收入个七八万。”魏德智向记者介绍。“种好草莓”已经不再是魏德智的追求,目前他已开始新品种“水蜜桃草莓”的种植研发。

“辣”出幸福味,“椒”香飘四方

柴家村发展辣椒种植,魏德智功不可没。2021年10月,一次外出考察的机会,他发现德州地区辣椒产业历史悠久,不少地方都发展了辣椒种植。回来后,魏德智通过调研发现苏周沟东侧千亩农田土壤肥沃疏松,墒情适宜,适合英潮红5号品种辣椒的生长。

但种植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种就涝了,虽然不多但也很心疼,我们积极沟通想办法,买了一个起垄机,对容易涝的几块儿地进行处理,第二年种植涝的情况就得到了改善。”魏德智说。

魏德智认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形成产业链,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取得更大收益”,2022年1月,在魏德智的带领下,庆椒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庆椒合作社引进辣椒酱现代化生产线实现深加工,形成了集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规模化产业框架。

脚步不停,抓住“新农机”全面开花

多年来,魏德智不断想妙招、出实招,科学调整种植品种,积极推进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最大程度增加村民收入。“目前,我们已经准备好30亩地,450株旋覆花苗准备种植药材。”魏德智向记者说道,据了解,旋覆花为多年生草本药材,有化痰止咳平喘的效用,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具有用量大、前景好、价值高的特点。“按照旋覆花的收益每亩地能产到200公斤的干花,采摘以后经过简单的晾晒,就可以发往各大制药厂,正常情况下,旋覆花一亩地收益在一万块钱左右,纯利润基本上在三千元到五千元。”魏德智告诉记者。

“下一步,我计划把村里零散土地集中起来种植食用玫瑰,作为边角经济增加村里收入。”魏德智说。自担任徐园子乡柴家的党支部书记以来,魏德智全身心投入发展农业,把农业作为发家致富的本业,他时常会沉下心来钻研农业技术,研究消费市场。作为全村领头羊,他总是抓住“新农机”,研究市场的同时,生产符合消费需求的高品质农产品,从而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提升农业效益。(李勤 通讯员 马俊良 尹瑞楠)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刘培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