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墓就能吊唁、出殡,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一直帮忙操办,不仅省去了复杂环节,还改变了过去下葬看日子的陋习。”不久前,山东省庆云县崔口镇齐东北村90岁的刘秀荣过世,儿子吴希泉在村红白理事会帮衬下,将老人安葬在乡里的福泽园公墓。
崔口镇位于两省三市四县交界,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形成了下葬看日子的陋俗,加之在外务工人员多,有了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风俗。“挣钱不易,老人生前多尽孝,比啥都强。”吴希泉表示,孝顺不能体现在大操大办上,把钱用在刀刃上,让日子好起来才是实实在在的。
改陋习,倡新风。为此,庆云县大力推动殡葬改革,崔口镇率先示范,依托乡镇小、人口少,产业基础好等优势,多方筹集资金,建立起了全镇唯一的福泽园公墓,配套建有殡葬大厅、停车场,卧碑、立碑等多种形态,倡导树葬、花葬等多种方式,能满足全镇几十年丧葬需求。过去丧礼少说也得2万元,现在不超4000元。在外工作的崔口籍人员看到福泽园公墓建设的如此之好,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的想法也更强烈了,通过殡葬改革,崔口人民的向心力、家乡情、归属感进一步增强了。
文明新风不止体现在福泽园,庆云县充分发挥村红白理事会作用,倡导建立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纳入其中,明确提倡丧事简办,弘扬厚养薄葬理念,鼓励采取献花、植树、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奠逝者,反对在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吹奏鼓乐、燃放烟花爆竹等不文明行为。同时坚决制止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的陋习,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
移风易俗改传统,殡葬改革惠民生。“下一步,崔口镇将进一步用好殡葬改革成果、育文明乡风、促产业兴旺,展现文明崔口新气象。”崔口镇党委书记张清华说道。(王修代 任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