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齐河县检察院立足“政治引领、管理提效、监督提质、队伍提升”四个维度,以政治建设为根本,以抓实管理为统领,以法律监督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支撑,持续抓实“三个管理”,推动办案质效实现新突破。
“党建红”引领“检察蓝”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齐河县检察院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政治上着眼,法治上着力”贯穿检察履职全过程,以“党建+”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让忠诚底色更纯、检察担当更硬、为民情怀更浓。
党组领学、支部研学、个人自学“三位一体”学习体系常态化运行。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党员干警走进时传祥纪念馆、后里仁庄党史革命教育基地等,在触摸历史中淬炼党性。通过“齐检讲堂”“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干警们围绕“新时期如何忠诚履职担当”展开研讨,让理论学习从“关键少数”延伸至“绝大多数”。今年以来,已开展专题学习32次、红色教育实践8场,干警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提升。
深化党建业务融合。该院坚持把支部建在案上、岗上、线上,力促党建和业务同频共振、双向驱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面对县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产业新等特点,该院组建“党员+知识产权+青年干警”团队,聚焦新能源产业、精密仪器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成功帮助14家高新企业化解因劳动争议、不正当竞争等引发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法律风险。在守护民生福祉一线,围绕生态环境、食品药品、未成年人保护等重点领域,设立党员责任区,深化“1+3+N”工作法,激励青年党员干警带头办理典型案例。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检察工作的“头等大事”。这是齐河县检察院全体党员干警的共同信念。在党建引领下,全院干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工作业绩。
从“办完案”到“办好案”
“以前办案件,最怕漏掉程序细节,现在有了‘三单一书’和《常见程序瑕疵防控手册》,就像有了‘办案指南’。”近日,齐河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小杨翻看着手边的防控手册高兴地说,“我参与办理的一起帮信案,就是对照手册里的‘涉案账户流水核查要点’,发现了被忽略的异常转账。”
据了解,小杨口中的“办案指南”是该院优化智能化流程监控的重要管控机制,包含对退查、延期等12个风险节点常见问题的提示。不仅有“讯问未成年人需法定代理人在场”等基础规范,还有“电子证据提取需注明来源”等实操要点,甚至针对近期高发的“网络诈骗案”新增了“电子数据审查七步法”等,为办案干警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明责于心、履责于行、问责于效。在近日该院召开的一次质效分析会上,检察官助理小王死死盯着大屏幕上的“问题清单”——他经办的某件案件出现了一个笔误。看似简单的笔误,却被评查小组列为法律文书不规范问题同步推送至政工部门。“案件质效不是‘纸上指标’,而是检察官的成长刻度。”该院政治部主任孙江介绍说。如今“案件质量”已成为检察官业绩评定的“硬杠杆”,连续3个月零瑕疵的检察官优先参与重大案件办理,年度评优评先必须查看质效档案,司法责任追究更与办案质量“终身绑定”。
为实现对案件质量的全流程、系统性管控,该院创新建立“3+1+3”立体化案件评查模式。该模式以“检察长统筹领导、检委会审核决策、检察官联席会议研讨”作为三层事前研判机制,强化对重大、疑难、新型案件的集体把关和方向指导;以“案件质量评查”为核心事中控制环节,由案管部门牵头,采取常规抽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等方式,对已办结案件进行实体、程序、文书规范等方面的全面审查;以“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员额检察官”组成三级事后责任体系,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确保问题认定准确、追责到位。
在这一模式下,该院案管部门充分发挥枢纽作用,统筹构建起“明责-履责-督责-追责”闭环评价体系。不仅明确各类检察人员在案件办理中各环节的职责权限,还通过动态监控、质量评查、绩效反馈等方式强化过程督导,并将评查结果与个人绩效、晋级晋升、奖惩激励直接挂钩。每月定期向党组会和检委会汇报案件质量评查情况,分析共性问题和风险趋势,为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提供依据,推动全院办案质效持续提升。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以前清理‘挂案’,单靠检察院一家催办,效率低、推进慢,现在和公安定期碰头、数据共享,案件清零速度快了三倍。”近日,齐河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赵翠感慨道。
据介绍,该院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久立未结、疑罪从挂”等刑事诉讼“挂案”问题,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办公室定期排查,逐案分析难点、制定清案计划、严格跟踪问效、实现动态清零。“监督不是‘一家之事’,而是‘众人之责’。我们通过‘检察+’办案模式,与其他部门机制共建、信息共享、问题共商,切实实现办案高质效。”赵翠说。
在行政检察领域,该院“府检联动”机制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与县工商联、妇联、发改委等24家单位会签了《关于建立府检联动机制的意见》及《齐河县府检联动工作任务清单》,就如何充分发挥政府和检察机关各自职能优势作出规定,并就共商共享行政执法信息和检察监督信息资源、加强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联动互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等联动内容达成共识,明确了长效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
据了解,在保障社会生态领域,该院牵头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21个部门建立11项协作机制,实现了生态环境异地修复、损害赔偿与公益诉讼有效衔接;在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中,利用检政企协作办公室、企业家驿站等资源,实现“千企问需”到“服务千企”检务升级;在民生保障领域,聚合民政、妇联等多部门设置“司法救助+慈善基金”“一次救助+长期帮扶”等平台,发放司法救助金120余万元。
“监督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握指成拳,以‘我管’促‘都管’、以监督促协同,才能更好聚焦党委政府关切、群众企业需求、经济发展大局。”齐河县检察院检察长曹晓梅说。
从“管案”到“育人”
日前,最高检案件评议组全程旁听评议该院办理的一起合同诈骗案庭审。刚入职一年的检察官助理房心如参与此次案件办理,这是她作为“导师制学员”独立承办的第三个重大刑事案件。
去年她刚入职时,齐河县检察院启动“青蓝接力·导师领航”导师机制,为新入职干警选配“双导师”——一名业务骨干带办案、一名综合骨干带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根据干警专业背景、能力测评、职业倾向开展分析,制定差异化培养路径,建立“一人一档案”动态化“青苗库”人才档案系统,绘制包含政治素养、业务短板、发展需求的“成长雷达图”,制定包含综合素养、业务能力、职业规划的三年培育方案。
同时,依托“冲顶、齐飞、固强补弱”人才培育“三大工程”和“百庭观摩、千庭评议”等平台,积极打造“标兵带骨干、骨干促新人”的“双带双促”体系——全省业务标兵开设“业务课”,全国民事检察人才库专家定期分享“类案监督技巧”。对刑事检察人才重点加强证据审查、庭审对抗能力训练,民事行政检察人才强化类案检索、法律监督文书写作培训,司法行政人才侧重项目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培养,让干警在“跟学、实战、比拼”中快速成长。
“这个涉未成年人数字监督模型,能自动筛查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线索……”近日,在齐河县检察院举办的“典型案例培育写作专班”里,青年干警孙晓含兴奋地展示着她新研发的数字检察监督模型。
从“等案上门”到“主动育案”,这里的“种子案件”培育机制正让干警们从“办案者”变身“创新者”。写作专班定期研学最高检指导性案例、省院典型案例,受案时便对“有示范价值”的案件建台账、做标注,全程跟踪督促。对拟培育的“种子案件”,团队成员共同研讨创新点、推广点,确保办一件、成一件、示范一片。
从“管案”到“育人”,该院以“素能提升”为引擎,推动检察队伍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未来,这支既懂办案、又善总结,既精业务、又敢创新的检察铁军,必将以更饱满的状态、更专业的能力,在维护司法公正、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交出更亮眼的“检察答卷”。(常菲 高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