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机经过了检验,我们操作起来放心多了。”近日,平原县王打卦镇的农机手王某对监督回访的检察官说道。从排查线索到制发检察建议再到跟进监督,一纸检察建议让该县农机管理日渐规范,该检察建议也入选2024年度全省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以检察建议的“小切口”,解决群众身边的“大问题”,这是平原县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原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建议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将检察建议作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守护民生福祉的“法治密钥”。
由“数量”到“质量”
为检察建议“把关定向”
“检察建议的制发应该在深入调研、精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的问题不应浮于表面、泛泛而谈。”近日,在平原县检察院一次高质效办案讲评会上,该院副检察长张胜利对提升检察建议质量提出要求。
该院制定出台检察建议工作指引,对检察建议的制发流程、文书格式、宣告送达、文书报备、督促整改等方面进行细化规定,为提升检察建议制发全流程规范化提供指引。
同时,依托“三E”讲堂、思享汇等业务学习平台,定期组织全体干警学习检察建议工作规定、格式样本及上级院评选的优秀检察建议,教育引导干警充分认识检察建议工作的重要性。
在制发检察建议阶段,该院专门召开会议,重点分析检察建议制发是否适当,内容是否规范,提出的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严格规范检察建议的受理、审查、督促落实等环节,确保每份检察建议既科学又合理、既实用又可操作。
由“治标”到“治本”
为社会治理“开具良方”
检察建议不仅是一份法律文书,更是法律监督的“利器”、社会治理的“良方”。
在正式制发检察建议前,平原县检察院干警深入走访被建议单位,全面掌握该单位的机构设置和职责职能,详实记录其履职状况。充分运用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找准存在的难点问题,了解形成问题的原因,确保提出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整改工作提质增效。
“让校园环境更安全、和谐、文明。”针对校园安全管理、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监管漏洞,该院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以“零距离”“面对面”的方式向监管部门公开送达检察建议书,推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防线深深筑牢。
“让居住环境更安全、宜居、有序。”针对辖区内部分小区存在防盗管理漏洞、物业管理水平滞后等问题,该院向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为社区防盗拧紧“安全阀”、上好“安全锁”。
该院聚焦社会治理难点、堵点,以检察建议助推相关部门尽主责、补缺位,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合力,已成为共识,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促进一方治理的案例在该院不胜枚举。
由“办理”到“办复”
促治理效能“叠加释放”
“学校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孩子们上完法治教育课后,安全意识更强了。”“小区现在焕然一新,监控摄像头完善了、门禁管理更严了、安全巡逻人员力量增强了,住在这里也越来越放心了。”“多谢检察官,现在工地管理更规范、夜间防护措施更多了,我们的施工进程明显加快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场景正是平原县检察院检察建议“落地生根”的真实写照。
检察建议的制发只是开始,工作中,该院持续跟进监督相关部门对建议的落实整改情况,推动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由“办理”向“办复”转变,治理成效实现从“监督治理”向“协同治理”转变,使检察建议真正服务民生福祉与经济发展。
“优秀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要做好源头治理的‘后半篇文章’,通过抓落实把‘没有硬性要求’的检察建议做到刚性、做成刚性。”该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李锐深有感触地说。
从农机安全到电力安全,从校园环境到居住环境,该院通过一份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以“小切口”撬动社会治理“大作为”,推动监督效果从“治已病”向“治未病”深化,将法律监督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治理效能,展现了新时代检察机关应有的法治担当。
“我们将继续做优做实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注重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加强与被建议单位的协同配合、同题共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基层实践贡献更多检察力量。”该院检察长赵亮说。(高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