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德州频道>内容详情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杨伟伟:以质领航,以技赋能,做高质量发展的超声引擎者

2025-09-09 17:20:5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医学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无创或微创的方式实现诊断与治疗的一体化,而超声医学正是这一理念的杰出代表。伴随着超声设备精密度的持续提升与无数“超声人”的不懈努力,超声医学实现了从单纯诊断到“诊治兼备”的巨大跨越。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杨伟伟,正是这一历史性飞跃的亲历者和推动者。她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断学习、进修和钻研,在黑白图像间守护生命,于细微之处见证医学的温度与力量。

从辅助到精准

超声诊断的“侦察兵”使命

超声技术最初以辅助临床检查进入大众视野,涵盖腹部、心脏等基础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拓展,其服务范围逐步延伸至浅表器官、深静脉血管、腔内超声、术中引导及介入操作等多个维度。

在超声检查室中,常可见到杨伟伟手持探头,全神贯注地审视屏幕,不放过任何一帧图像中的异常信号。“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必须如侦察兵般细致扫查,在细微的回声差异中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将最准确的诊断信息呈现给临床医生。”她说。

二十年来,她凭借扎实的临床基础与丰富的超声经验,将影像技术与疾病本质紧密结合,练就了过硬的专业能力。她也因此常受邀参与疑难病例会诊和专业授课,成为同行眼中值得信赖的专家。

微创介入

实现“诊治一体”的现代医疗模式

介入医学的兴起推动了医疗模式向精准、微创方向变革,介入超声更是实现了从“看”到“治”的关键跨越。在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介入超声室里,借助高清实时超声的引导,杨伟伟熟练地将穿刺针、消融针、引流管等器械精准导入病灶,完成活检、抽液、置管、消融等操作。

这类技术以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替代了传统手术,真正体现了“不开刀、也治病”的现代医疗理念。患者可在短时间内痊愈,大幅减轻身心负担,也节约了医疗资源。

24小时“生命守护人”

急诊介入中的争分夺秒

在家人眼中,杨伟伟是个“工作狂”;在同事看来,她是对专业极致追求的科室带头人;而对外人而言,她则是默默穿梭于工作与家庭之间的“低调医者”。一把探头、一张检查床,构成了她日常的工作画面。

2023年,随着同为本院呼吸内科医生的丈夫王志勇奔赴新疆执行为期一年半的援疆任务,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了杨伟伟肩上。然而即便如此,她与团队依旧随时响应各类急诊任务:无论是急性心包积液导致血氧骤降,还是胆管梗阻引发多器官功能不全,或是胆囊穿孔、外伤大出血……任何时候,她们都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精准实施心包穿刺、胆管引流、血肿清除等介入手术。“当时孩子的爸爸援疆在外,长时间不能回家,我常常觉得对家人、对孩子照顾不周,心里又愧疚又心疼,但急诊不等人,生命更不能等待。既然选择了穿上这身白衣,便是选择了责任,救死扶伤,从来都是医生的天职。”杨伟伟说。

仁心仁术

用专业与温度铸就团队精神

“医者德为先”,作为学科带头人,杨伟伟始终秉持这一信念。她不仅率先掌握并推广介入超声等新技术,在高难度复杂手术中积累深厚经验,也注重团队文化建设。

她常对团队成员说:“超声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它应有温度、有关怀。探头多停留一秒,患者就多一分安心;诊断多一份严谨,生命就多一重保障。”她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彼此请教、持续学习、精益求精。疫情期间,她带领团队执甲逆行,活跃于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义诊路上,她总是冲在最前;日常工作中加班加点、不计回报也已成常态。这支能力出色、作风过硬的团队,正用严谨与温暖,书写着超声医学的新篇章。

杨伟伟二十年如一日坚守超声一线,以匠心守护生命,用探头传递温度,生动诠释了超声医学从辅助诊断到微创治疗的时代跨越。她不仅是技术精湛的诊断者、勇于突破的介入治疗实践者,更是全天候待命的生命守门人。在她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超声医学不再是冰冷的黑白图像,而是融合了精准、高效与人文关怀的现代医疗典范。他们的故事印证了一个道理:医学的进步,既源于技术之精进,更归于医者之仁心。

专家链接

杨伟伟

超声医学科副主任

专业擅长:腹部、浅表、心血管、肌骨神经等全身各部位及脏器的超声诊断与疑难病例会诊,熟练掌握全身各部位的穿刺活检、囊肿硬化、置管引流、超声造影、肿瘤消融等介入超声诊疗技术。担任德州市抗癌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声明:此内容为广告,不代表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不妥请告知我们,我们将按规定及时处理。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刘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