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州市夏津县第四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任敬强在参加德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活动时,与井光进偶然相识。这场因教育研讨而起的相遇,不仅让任敬强对中小学党建与教育治理的融合有了全新认知,更让他在字里行间读懂了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情怀”。一段关于同行者的感悟,由此铺展开来。
遇到有情怀的同行人
任敬强
相识即缘分。近期在德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活动中遇到了井光进老师。他在德州高等师范学校报告厅,以《高质量党建统领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系统讲述了如何通过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来提升学校管理、提高育人质量的策略和路径。
首次听到他的报告,幽默风趣,有政治高度又接地气,很久未能听到如此好的报告了。早上就餐时还和一道参加学习的朋友说,对于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从概念上还是理解不透,其运行流程当然就更不够清晰了。这次听了他的报告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轻松感,很多困惑迎刃而解。原来,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可以做得这么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能够和教师成长、教学改进这么自然地融合起来。
于是,我对井老师产生了莫大好奇。从微信上搜索了他的一些文章,仔细地阅读了起来。他的这些文章,都是来自平时的积累和自己工作的反思,娓娓道来又很有收获。读罢深感其不唯有超人之才,亦必有超人之志。在搜索过程中,搜到了他的几本著作,包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治理三十讲》和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治理如何提升效力》《学校发展如何更具活力》《师生成长如何自带动力》,毫不犹豫地在淘宝上找到并拍下。心想,这个暑假就认真学习研读一下这几本书,收获一定不少。
报告结束时,找到他的微信二维码,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申请加为好友。“庄周梦蝶”是个很有趣的名字,没想到一会儿便通过了。很是高兴,翻看他的朋友圈,仅有一篇文章,是2018年5月31日发表的《“浙江现象”感悟》。回家的车上边走边看,这二十二条感悟全方位多角度,详细论说了浙江改革开放所具有的独特之处以及对办好教育的借鉴,很受启发。正读着,忽然收到他发过来的两条微信:一个链接《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哪些现代治理能力,如何练就?》,一条文字“您多指教”。打开链接,这篇文章相当详实地讲述了提高教育治理效力的方法与策略。匆匆看过看,急忙回信息“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收益多多”,这样的客套话。回话后又感觉有些愧疚,是否太公式化了,是否太敷衍了,真不应该如此……
回到家中,又打开链接仔细看文章,作者认为提高教育治理效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情怀”。看到“情怀”这个词,感觉它既熟悉又陌生,似乎是在自己的记忆里封尘了很久,似乎又常常出现在眼前,具体它是什么意思,又说不准确。于是百度一下,“情怀是指个体内心深处对某种事物或情感所持有的持久而深厚的感情和态度,是情感、道德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它既包含了个体对特定事物的情感寄托,也反映了其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情怀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于某种美好崇高神圣深刻的事物所产生的向往感动和敬仰之情,以及对于某种价值观念的认同和追求。”
查到这里,想起自己初入教师队伍时教语文课的情境不断地涌现在眼前:为一个词语的释义查遍所有的字典,乐此不疲;为一个文言虚词寻遍手头所有相关的图书《古文观止》《古文分类纂》《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选》……虽然当时并不知晓这便是情怀,但当时非常快乐,即便后来仍对讲错某个知识点而心有愧疚,还是感觉那段时光是相当充实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讲的生命的意义阐释的是情怀,《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舍生取义的志愿者践行的是情怀……人拥有了情怀才能将工作做好,八路军拥有民族情怀,小米加步枪屡屡打败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由此想到,我们要想办好学校,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真正起作用的却是情怀,这也是梅贻琦先生“大楼与大师”的辩证关系的注释吧。
不知从何时起,工作为繁琐的事情所困,自己处理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尽职免责,是按部就班,是循规蹈矩,因而工作效力便渐渐低落下来。今天,再次看到“情怀”一词,才意识到它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要取得更高的成就,就不能仅仅立足于把工作做好,还要倾注浓厚的情怀,并将此授于众人,善莫大焉!
现在正在研读《推动转型:现代教育治理三十讲》,已经读到第九讲了。书中的观点和做法都是来自实践,给我的启发特别大。以前总是围绕做事来布局学校,更多是零散的,无法形成体系。读了这本书,有很大的收获,我将重新思考如何布局学校。自己读过很多指导学校管理的书,但如此翔实又成体系的书,还真是第一次遇到。这也是想干事、想成事的自己与作者的一种缘分吧。
在非常理想又特别现实的教育路上,我们都将更加努力!
(作者系德州市夏津县第四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