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德州频道>内容详情

庆云中丁:鱼藕种养“游”出一条富民路

2025-08-18 18:43:5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碧叶映日,红荷接天。近日,庆云县中丁乡前大店村数十亩的“荷塘月色”竞相争艳,荷叶铺展如绿毯,粉白荷花点缀其间,清香远溢。这里是由郭荣昌、郭迎父子俩共同创办的庆云县锦泓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目前已发展成为集莲藕种植、水产养殖和粮食种植于一体的综合型家庭农场。父亲郭荣昌深耕农业数十载,拥有丰富的种养经验,儿子郭迎则是一名90后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携手打造家乡的现代农业种养新样板。

四季丰盈,精耕种养保丰收

目前,锦泓家庭农场打造“藕+鱼+粮”立体种养模式,涵盖50亩6个坑塘以及200亩粮食作物田。为了改善生产条件,郭荣昌父子投入约20万元对坑塘进行了清淤扩容和加固改造,其中30亩4个池塘用于莲藕种植,20亩2个池塘用于水产养殖。此外,还承包了200亩耕地用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如今,这片曾经的盐碱地变成沟渠相连、田塘相间的生态农业园。

从早春的耕耘到金秋的收获,锦泓家庭农场的生产流程环环相扣、井井有条。今年早春时节,他们在池塘中投放10000尾多种鱼苗,包括草鱼、花鲢、黑鱼和鳝鱼等,探索多元化养殖。在谷雨前后,便抢抓农时种植莲藕,藕塘放水、埋下藕种、引水入塘,让藕芽在温暖的水中萌发。农忙时节,又忙于200亩的小麦收割与玉米播种,确保一年两季粮食作物不误农时。中秋节前后莲藕成熟,雇请周边10余名村民采藕上市,下塘挖藕、清洗分拣,确保鲜藕及时供应市场。今年预计藕田亩产可达3000斤,产量稳定可观。

生态赋能,绿色发展添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种养分离、专业化管理的模式,不仅便于进行科学的田间和水体管理,也确保了各自产品的品质。莲藕的生长环境纯粹,不受养殖活动影响,品质更有保障;而独立的鱼塘也便于进行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为鱼类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最佳条件。通过这种精细化的分区种养,锦泓家庭农场也走出了一条专业、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郭荣昌非常注重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养殖鱼塘定期清淤,用作藕田和粮田的有机肥料,实现了“塘泥肥田”的良性循环;粮食作物秸秆,一部分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另一部分则作为饲料加以利用,这种“种植—养殖—废弃物再利用”的闭环模式,使农场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得到高效循环,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匠心培育,富民产业惠一方

“好种养带来好发展。”采摘莲蓬到集市上进行售卖,莲藕也不担心销路。中秋节前后莲藕将上市,分销至我县周边超市或批发给东营、滨州、泰安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由于农场莲藕品质佳、供货稳定,与许多商贩成为长期合作客户,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虽然养鱼尚属起步,但现在鱼群长势良好,年底家庭农场可实现30万元的收入。

郭荣昌、郭迎都是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的学员,多次参加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生产技能等培训,学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郭荣昌也被评为科技示范主体,并向周边大户推广其种养经验。“接下来,我打算注册商标,把自己绿色生态的莲藕、鱼不断推广出去,成为大家认可的绿色品牌。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技术指导和支持,把鱼藕种养模式流程和技术固定下来,达到推广种养的效果,带领一方村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郭荣昌说。

从盐碱荒地到生态农场,从传统耕作到综合种养,锦泓家庭农场不仅实践了“藕+鱼+粮”立体种养模式,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种养路径。下一步,中丁乡将以特色种养产业为抓手,通过优化种养结构、强化多产融合、提升品牌价值,实现富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张圆圆 刘凯 董文辉)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刘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