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德州频道>内容详情

大运河畔“年味儿”浓|武城旋饼——飘香400余年的大运河美食

2023-01-12 21:31:2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编者按:从最南端的夏津县白马湖镇白庄村,到北端的德城区第三店村,大运河在德州境内蜿蜒曲折流淌了141公里。

千百年来,汩汩运河水滋润了两岸丰饶的土地,养育了这片土地上勤劳的人民,也孕育出德州运河岸边独有的“年味儿”以及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新春来临之际,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德州频道推出特别策划——“大运河畔‘年味儿浓’”新春走基层大型行进式主题报道,带您来到大运河畔,赶年集、买年货、看非遗、品美食......通过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纽带和最有特色的年俗活动,品味德州最浓的年味儿。

年味儿一定离不开“吃”,特别是地方大众化的老口味,不仅是人们千百年来守护的传统味道,也是年轻人们追寻的儿时回忆。1月10日(腊月十九),记者来到位于卫运河东岸的武城县老城镇,跟着德州市非遗武城旋饼传承人王书义学手艺,沉浸式体验绵延了400年的历史文化。

武城旋饼是德州市武城县的特色传统名吃,2007年“武城旋饼制作工艺”入选德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起源于武城县郭庄村(今故城县建国镇郭庄)。相传,旋饼制作技术是由明初的山西洪洞县移民传到武城的。明末,“闯王”李自成进京路过武城时,发现路边席棚内烙制的馅饼工艺稀奇,于是便下马品尝,并大加赞赏,还依其特点赐名——旋饼。

“馅儿要调匀、面皮要薄、肉要铺满,必须三翻六遍油才可出炉”王书义对旋饼的每一个制作步骤都有极其细致的要求。王书义的店里有专门的旋饼制作棚,棚口右侧盘旋饼灶,一洞两灶,前面是铛子、后面是鏊子,再后是汆子。制作旋饼时,要先把饼放在鏊子上刷油旋转烙挺,再放入铛子的瓦砾上,盖上盖烘烤,并不时刷油翻面,一般一锅8分钟即可烤熟出炉。

出炉后的旋饼非常厚实,色泽黄褐油亮;外表油酥焦脆,馅松软鲜香,焦而不糊,嫩而不生;肉肥而不腻,面厚而不黏;兼有焦香、清香、芝麻香的味道。

看到一个个旋饼在王书义的双手翻飞中不断变的焦黄,香味儿逐渐在炉灶间弥漫开来,记者打起了“学艺”的主意,王师傅欣然同意了记者的要求,俗话说知易行难,真正动手制作才知道旋饼是需要这么严苛的手法功底的,也难怪旋饼深受大家欢迎。旋饼好吃,价格也不贵,如盘子大、一指厚的旋饼素馅儿卖5元一个,肉馅儿卖7元一个。

在学做旋饼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制作过程中需要有熟练的把控,在菜品材料的选择上也非常讲究。“一看肉不好,俺扭头就走,宁愿不卖饼了,也不用孬的”王书义的妻子李在秀说。

王书义做旋饼已有三十多年了,作为大运河边上成长起来的非遗传承人,对大运河也有自己独特的感情和能娓娓道来的故事。如今,武城旋饼的制作工艺经过世代传承,在旋饼师傅们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日臻完善,深受大众喜爱,特别是年关将至,大运河边上的旋饼香味儿更加浓郁。(周建新 阮娴 王应新 通讯员 王丁)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刘培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