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城区民政局着力聚焦“人与环境”两个要素,积极探索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在体系优化、设施完善、项目集成和服务提升方面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在助人自助和促境美好实践中,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聚焦提质增效,社会保障实现由“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
夯实“德救助”。提高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上半年发放各类救助金2059.85万元。积极参与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在152家规上企业建立联络员制度,联动式启动企业困难职工及家庭救助帮扶。因地制宜开发互助公岗,目前上岗402人。
叫响“德行善”。鼓励社区利用社区慈善基金落地助老、助困等项目,累计支出6.56万元,惠及群众3600余人次。开发“乐享桑榆·爱在德城”和“倾心乡见”公益项目,累计支出款物折合43余万元,受益群众2700余人次。统筹推动“阳光慈善”“温暖慈善”“品质慈善”建设。
赋能“德关爱”。持续实施 “德关爱”项目,并加强同名品牌建设。截至7月底,已累计开展护童关爱系列活动5大类110余场次,征集困境儿童微心愿373条。将全区孤困儿童纳入“护佑健康”重疾保险保障范围。上半年,“德关爱”项目获第三届全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入围省赛,经验做法被“德州改革”微信公众号刊载。
聚焦功能提升,养老服务实现由“两端独大”向“均衡发展”转变
完善社区依托功能。将落地民生实事、推动助餐服务作为提升社区依托功能的突破口。上半年,新建助老幸福食堂9处,全部纳入区级补贴范围和监管平台,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建立差异化就餐补贴制度和扶助政策。以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为契机,推动社区层面功能完善和服务升级。目前,全区通过公建民营、公建公营、社企合作、机构援建和集中配餐形式,运营各类助老食堂33处,日均助餐人数逾3000人。
夯实居家基础功能。聚焦老年人现实需求,优化32项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通过“积分养老”系统招募志愿者340余名,累计积分6565分,为1100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关爱探访服务1400余次。筹集慈善资金26.6万余元,开发“乐享桑榆·爱在德城”等8个为老慈善项目。六助及关爱探访等居家养老服务上半年共为1295位老人提供服务1.36万次。
发挥机构示范功能。严格落实养老机构安全主体责任,引导养老机构修订责任清单等安全管理制度60余项,组织“开工第一课”21场,安排养老机构开展应急演练、安全培训40余场。强化养老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参训率达到100%,职业鉴定率达到90%以上。上半年,共开展各类检查6轮,发现安全隐患76处并全部完成整改。
聚焦群众期盼,公共服务实现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开展新风倡树行动。在婚姻登记服务阵地,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上半年累计发放抵制恶俗婚闹倡议书1500余份,为1100余对年轻夫妻和760余对离婚当事人提供了婚姻辅导服务。在社会倡导方面,组织开展了“两河牵手 缘遇运河”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在区级公益性公墓经常性举行 “鲜花换纸钱、文明祭祖先”沉浸式体验活动,加快婚丧领域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对标对表全省生态安葬试点指标,规范全区各类殡葬服务机构,积极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殡葬服务均等化、优质化。
开展“百社帮百村”专项行动。上半年,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服务、链接资源,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开展“百社帮百村”专项行动,先后引导、鼓励德城区基层法律工作者协会、乐助社工服务社等14家社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同开发服务项目,自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区各社会组织已投入物资42万元,实施项目30个,惠及群众9000余人次。
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根据中心城区特点,确定“整体谋划、全部覆盖、一次完成”的工作思路,组织召开一把手营商环境建设“乡村著名行动”工作推进暨道路命名专家论证会,新命名路街巷71个、登记赋码自然村学校、村委会、卫生室191个。目前,219块路牌,191块门牌安装已全部完成,进入采集上图和图册绘制阶段。在做好内部治理的同时加强边界管理,完成辖区内 11 块县界和 15 块省界界桩巡查,确保了边界地区安全稳定。
下一步,德城区民政局将继续秉持民政为民爱民宗旨,持续聚焦“老小困”群体,展现民政担当,砥砺前行,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民政贡献!(白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