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德州频道>内容详情

“走在前 争一流”|德州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确保2022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0%

2022-03-31 15:48:0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3月31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二场“走在前 争一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文陆,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光涛,四级调研员陈方礼围绕全力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介绍有关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特殊而重要。德州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在建设食品名市上走在前,打造面向京津冀鲁乃至全国的“中央厨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扛起“三面旗”,争当“先行区”,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篇章。

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德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由农产品大市向食品名市跨越”两大导向,锚定“生产能力、产业发展、绿色生态、有效衔接、城乡融合、农村改革”六个方面走在前的标准定位,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斗争本领,知重负重、知难克难,鼓足精气神,全力上赶争,奋力推进德州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取得更多率先突破的成果。

锚定“生产能力走在前”,在打好“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开场战上攻坚突破。压实书记抓粮、党政同责政治责任。建设书记“指挥田”,打造成“建得好、看得住、可复制、能推广”的“吨半粮”样板田。抓好麦田管理。落实好小麦中后期管理各项技术措施,抓好防灾减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努力提高小麦单产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每个县(市、区)谋划打造一处不低于5万亩的核心区。整建制创建高标准农田推进示范市。打好种业振兴攻坚战。推进陵城、夏津、宁津三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建设,积极组织齐河、乐陵申报国家制种大县,为“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提供良种储备。大力发展大豆产业。落实4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充分发挥禹王集团、谷神集团等骨干企业作用,延长大豆产业链。举办大豆产业振兴高峰论坛,推动设立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生猪产能,确保全市能繁母猪存栏保有量稳定在31万头,规模猪场保有量稳定在915个。肉蛋奶年产量稳定在150万吨左右。蔬菜种植面积不少于160万亩,产量不低于700万吨。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9万亩、产量6万吨以上。

锚定“产业发展走在前”,在打造中国食品名市上攻坚突破。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以推进食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健全链条、丰富品种、提升品质、完善功能、扬长补短”为路径,打造五大平台、建设六大基地、实施七大行动,着力延伸拉长食品产业链条,打造优势凸显、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食品名市。突出做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园区搭平台。市级层面,积极推动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建设,聚焦“高”品质、“深”加工、“新”业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北方“食谷”。每个县市区都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总体要求,规划建设至少一处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园区,着力构建“一区多园”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二是抓育引培龙头。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引进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培育、引进20家以上。依托粮食、果蔬、畜禽等特色产业资源,创建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三是抓品牌强品质。继续实施市、县、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多方共建,进一步完善以“德州味”品牌为引领,各县市区品牌为核心和企业品牌为支撑的“1+11+N”的品牌体系。积极推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确保各类规模经营主体合格证覆盖率达到98%以上。5月底前,在北京适时举行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推介会暨第二届“德州味”展销对接洽谈会,进一步扩大“德州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抓标准建基地。统筹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创建,新增“三品一标”80个。加快推进农业(畜牧业、渔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00个以上,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0处以上。五是抓文化促提升。深度挖掘我市运河美食文化内涵,积极评选、广泛宣传兼具色、香、味、滋、养、补等特点的德州八大名宴、三十大名吃、十大名小吃等,促进餐饮行业转型升级。推动食品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食品文化展示中心,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等功能于一体的食品文化小镇。

锚定“绿色生态走在前”,在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上攻坚突破。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和增施有机肥,推广应用配方肥。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力度,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推动德州全域绿色农业先行区创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及“四美”绿化生态提升行动,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打造28个省级、3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锚定“有效衔接走在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攻坚突破。持续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对一般农户定期开展摸排,对脱贫享受政策户、边缘易致贫户、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监测。持续强化各类帮扶政策落实。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持续加强扶贫资产监管。加大后期运营管护力度,责任落实到人,杜绝项目资产监管流于形式。持续抓好就业增收。针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政策制定、人员认定、待遇兑付、监督管理等工作。实现安置对象精准、岗位类型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安置成效精准,提升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抓好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集中资金、资源、政策支持推进区建设,争取走在全省前列。

锚定“城乡融合走在前”,在推进城乡融合示范镇村建设上攻坚突破。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推动“双镇百村”建设见到实效。摸清楚底数。开展专项调研,把中心镇的面积、人口、财税、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现状、基础摸清,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编制好规划。严格落实“双镇百村”规划提级管理,按照“县规划、市审批、镇落实”的原则,选聘全国一流专业机构编制规划,审核通过后,由镇组织实施。谋划好项目。聚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两个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入谋划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共服务类项目,力争用3年的时间,基础设施达到省级及以上重点镇标准,公共服务达到省级及以上优良水平。组织好考核。逐项细化考核指标,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严格组织考核,将考核成绩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锚定“农村改革走在前”,在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集成创新上攻坚突破。积极申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创新试点。一是不断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的功能,提供规范、高效、便捷的产权交易与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禹城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指导县(市、区)统筹宅基地盘活利用政策,为农民建房、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拓展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确保2022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0%,20万元以上的达到35%,50万元以上的达到15%。二是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党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三百”提升、“双千”带动工程,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深入推进涉农领域投融资改革。切实发挥好市振兴乡村投资运营集团作用,谋划、实施好项目。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在所有产粮大县推行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张齐)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刘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