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德州市召开“深化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平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登雷介绍该县市区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情况。
近年来,平原县抓组织引领、抓规范运行、抓资源配置、抓要素保障,全域推进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把“战斗堡垒”联成“振兴兵团”,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强村共富的有效路径。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引领。平原县委成立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党工委,由县委书记兼任书记,县委副书记及有关常委、副县长兼任委员。下设组织引领、产业联建、服务联享、治理联动、新风公益、政策研究和信息宣传等6个工作推进专班。结合“双镇百村”建设,立足村庄长远规划,打破村庄行政壁垒,将全县424个行政村划分为65个党建共同体,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实现全域覆盖。实施“一共同体一品牌”建设,为每个共同体揭牌命名,增强群众情感认同。4月29日启动“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百日攻坚行动”,12个乡镇(街道)成立领导小组,通过开展现场观摩、擂台比武等系列活动,全县上下凝聚起“抓共同体就是抓共同富裕”的强大共识。
规范化建设,一体化运行。一是力量下沉。133名镇街副书记、班子成员等机关干部,担任共同体党委书记、委员。公开竞聘12名县直机关“90后”年轻干部担任共同体专职副书记,招聘92名公益岗人员担任共同体治理专员。召开“发展的平原欢迎您回家”暨在外能人回乡建功立业座谈会,回引62名在外能人担任共同体荣誉书记或发展顾问。二是职能下放。县乡党委赋予共同体党委村干部调整提议、上级扶持资金统筹使用等5项职责,目前由共同体党委主导,调整村干部6人,落实上级资金5000余万元。三是事务上移。将一些单个村推不动、落不实的事项交由共同体推动,通过“平原好人”新风公益基金联设、“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联开、阳光村务智慧监督平台联用,募集新风公益基金2200余万元,召开阳光报告会125场,设立纪检监察站9个。出台《党建共同体规定动作清单14条》,在区域中心村建设共同体党群服务中心,共同体党委组织力、凝聚力显著提升。
无形手提效,有形手提质。一是搭建平台。通过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出资、县国有企业注资等方式,成立兴园、晨彩、幸福万家等10个强村共富公司,重点做好“三类地”文章。将各个村庄扶持资金和宅基地复垦、土地整理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等资源,集中配置到强村共富公司发展“飞地抱团”项目,目前已储备增减挂钩项目土地1200余亩。通过用好资源市场化配置这一“无形的手”,建立起“国有企业+共富公司+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政府扶持。发挥政府“有形手”作用,建立共富项目库,梳理纳入县乡两级政府部门、县国有企业乡镇服务类、农田工程类等项目82个,优先以强村共富公司为主体承接。目前已运营订单蔬菜园区、环卫保洁、物业管理、光伏发电等20个项目。三是规范管理。坚持共同体党委领导,牵头研究完善投资决策、项目承揽、利润分配等多项运行机制,确保集体属性。选拔政治素质好、经营能力强的共同体带头人担任董事、监事及管理人员,逐步引入职业经理人,提升公司的市场化运营能力。对公司财务进行提级监管,纳入“村财镇管”、县乡审计重要内容,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群众利益不受损失。
全方位助力,全要素保障。一是政策保障。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34个县直部门成立组织引领、能人讲师、新风公益、产业发展、金融帮扶等10个“强村共富助力团”,发布《平原县强村共富助力政策40条》,签订新村“三资”融合、大田托管、家长共建学校等第一批12个“部门助力项目”。二是资金保障。依托国有企业、金融机构设置共同体发展基金,用好“强村贷”,争取上级秸秆综合利用资金700万元,为共同体产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三是人才保障。共同体一体化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和乡土人才寻访推荐活动,选拔培育乡村之星104人,将3万余名“土专家”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高规格召开县委人才工作会议,发布《平原县引才新政35条》,为共同体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阮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