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德州频道>内容详情

事关医保!德州最新发布!

2023-11-03 15:59:5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1月2日,德州市召开“民生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场—市医保局专场。德州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雷出席发布会,介绍德州市医保局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的相关工作。

2023年以来,德州市医疗保障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守“民需医改”的改革品牌,出台了系列惠民政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医保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任务

全力推动德城、禹城等6个试点县市区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超进度完成全市民生实事任务。截至9月底,全市居民长护险定点医护机构达104家,其中二级医疗机构22家、基层医疗(医养结合)机构74家、养老机构8家,有力促进了乡镇卫生院和养老院“两院一体”融合发展,5160人享受待遇408.9万元,8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得就业岗位,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增加业务、失能人员得到照顾、社会就业增加岗位的良好社会效果,试点经验全省推广。

稳步推进“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便民服务。构建了“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应用场景,在全省率先实现门诊医保线上报销,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就医服务体验感。自2021年11月试点以来,累计签约9.7万人、服务5.5万人次、涉及金额6700余万元,经验做法得到中央办公厅、中央改革办和国家医保局印发推广。

深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随着异地就医便民政策的实施,群众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出了更高需求。今年以来,全市医保系统通过拓宽直接结算报错反馈途径,加强市县两级内部快速协同响应机制,与人社、银行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解决因社保卡个人账户问题导致的联网报错等问题,最大限度确保群众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1-9月份,德州市异地就医65.03万人次,63.27万人次实现直接结算,联网直接结算成功率达97%以上,充分减轻了群众异地就医的垫资和“跑腿”负担。

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提高了职工医保普通门诊待遇。今年1月1日起,在职职工普通门诊医疗费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分别提高至70%、60%和60%,退休职工在上述比例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1500元提高至3500元。截至9月底,已为65.23万人次报销职工普通门诊医疗费用1.1亿元,职工门诊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增加门诊慢特病病种。扩大统筹基金支付病种范围,在原70个门诊慢特病数量的基础上,纳入神经系统良性肿瘤门诊治疗等3种疾病,病种数量达到73种;对中重度特异性皮炎等18种应用国谈药品的疾病建立了药品单独支付政策,群众负担较重的慢特病门诊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提高居民“两病”门诊用药待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无需复核或检查,整体纳入城乡居民“两病”专项保障范围。自2月1日起,医保基金支付比例由60%提高至70%,“两病”门诊用药费用进一步降低。

推进兜底保障更加有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实现低收入人群基本医疗有保障,重点人群应保尽保要求,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减负实效。截至9月底,全市共资助帮扶对象参加居民医保8.4万人,医疗救助资金支出6636.5万元。

助力“三医”协同发展成效初显

支持完善医务人员薪酬补偿机制。探索医保基金结余留用部分支持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机构可按照相关规定,将结余留用资金用于提升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并向临床一线倾斜。自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基金结余留用工作以来,全市199家定点医疗机构共获得结余留用资金6406万元;2022年DIP年度清算中,全市共有140家医疗机构合计获得DIP结余留用资金3875万元,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落实改革政策的积极性。

全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成本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依托,按照“总量控制、机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思路,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不断优化公立医疗机构收入结构。1-9月份,共调整各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319项,为20家医疗机构备案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60项,更好体现医疗技术劳务价值。

大力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联合民政、财政、卫健、乡村振兴等部门,制定了支持基层提升医保服务能力的12条措施,持续发挥医保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其中,参保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住院和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由87%提高至90%。

基金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推广应用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由人工抽审向系统全程动态监控的转变。持续保持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通过现场检查、交叉互查等方式,深入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基金使用自查自纠、打击欺诈骗保等系列检查行动,全市主动退回、追回、拒付违规基金1221.61万元,行政罚款18.78万元。DIP付费智能审核和智能监管试点稳步推进,已建立规则库数据32大类116条,知识库数据7.54万条,初筛产生违规数据2万余条,总金额2.47亿元,为全省DIP付费监管提供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医保经办服务管理能力再提高

聚焦群众看病就医不便利问题,不断完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医保服务水平,通过一件件便民“硬招”,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助力医保服务“零距离”。

全民参保不断巩固。今年以来,市医保局创新参保扩面工作体制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属地主责、部门联动、集中攻坚”工作格局。2023年度,全市基本医保参保528.3万人,新增参保5.8万人,充分保障了群众享受医疗保障的权利。

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推进医保服务下沉,加强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全覆盖及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以医保经办服务为主体,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医药机构、党群便民服务中心、金融服务网点和社会网格员医保服务为支撑的“一主体四支撑”基层医疗保障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解决就医报销中的操心事,把医保临柜服务从12个医保服务大厅延伸到1864个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实现14项高频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累计服务4.63万人次。

提升数字医保服务水平。建设“互联网+医保”智慧大厅,42项业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积极推进“企业开办”一链办理、“出生一件事”一次办理;全省率先推行“保医通”数据应用模式,患者在出院时可快速办理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一站式赔付,截至9月底,已完成商业保险理赔业务1.98万人次,赔付金额5900余万元。

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应用。持续提升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和使用率,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凭借医保电子凭证,参保群众可享受挂号、就诊、支付、取药、取报告“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由“卡”时代向“码”时代转变。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应用和移动支付,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95.52%,5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就医,17家开通医保移动支付并通过国家医保局验收。开展医保电子处方流转,24家定点医疗机构通过测试,已上线“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有36家,极大提升了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度。(李勤)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刘培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