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德州市召开德州市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市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总体进展情况。
德州作为山东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被赋予“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今年以来,德州市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把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放在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大局中来定位、来谋划、来推进,坚持全域对接、全面承接,抓重点、求突破、促深化,构建“(天衢新区)一区引领、(高新区及省级开发区)多点支撑、全域融入”的工作格局,重点在优化工作机制、争取政策支持、承接产业转移、拓展重要平台、集聚科创资源、共享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力突破。
聚力抓好工作机制优化
坚持高位推进,组织召开市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围绕产业融入、市场融入、平台融入、政策融入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等5个方面,谋划确定40项工作要点,58个市直部门单位分解150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完成时限。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修订完善了县市区、市直部门京津冀专项考核办法,更加突出对招引央企总部、重大项目、教育医疗资源的考核引导。注重典型引领示范,累计编发《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通报》43期,通报工作动态信息419条。
聚力抓好政策争取落实
持续抓好对上争取,围绕推动德州市与京津冀地区实现交通、能源等重要设施互联互通,谋划提出建设鲁西北冀东南区域能源保供中心等8方面落实举措。按照任务清单化、清单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要求,将国家部委、省支持政策细化为71条若干措施,分解为127项具体任务,目前已完成49项,正在推进78项。
聚力抓好产业转移承接
抢抓北京第二批央企疏解有利时机,启动对接央企强企、科研院所、院士人才团队百日攻坚行动,扎实推进“一县一区”对接合作。成功举办第八届(夏季)央企投资发展会议暨“融入京津冀 国企德州行”活动,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432.3亿元。积极推进与河北雄安新区、北京市朝阳区等重点地区对接合作。今年以来,新开工京津冀地区过亿元投资项目150个、到位资金109.1亿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聚力抓好重要平台拓展
天衢新区20平方公里的京津冀协同产业转化基地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成功举办2023中国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德州)峰会,打造全国重要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积极谋划实施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统筹沿线文旅、休闲、康养等重要节点和项目,构建“一廊六片”运河文化景观带,打造“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集中展示地,加快建设京津冀鲁重要目的地城市。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全力打造面向京津冀鲁的中央厨房,德州数字农谷项目建成投用,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成功落户,同福集团一二三产融合等7个项目同步有序推进。
聚力抓好科创资源集聚转化
举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精准对接会,签订13项合作协议,达成34项技术合作意向。与京津冀6市签订《京津冀协同区域人力资源发展框架协议》,与京津冀6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签订落地意向协议,落户3家知名机构。评选产生2021—2022年度德州市“假日专家”262名。《实施“北接南融”专项行动 推进德州特色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建设》荣获2023年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全省唯一。今年以来,新增京津冀深度合作企业44家,转化京津冀科技成果21项,合作共建京津冀创新平台30个。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已吸纳15家科创机构、33个创新项目签约入驻。
抓好医疗教育文旅资源对接
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达成7项合作协议。与北京301医院等30余家京津冀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医疗领域具体合作事项100多项。实现在京津冀就医购药即时联网结算。首次成功举办中国·京津冀鲁体育产业交流大会,率先组建德州·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联盟。开展名校“手拉手结对帮扶”等活动,选派15名知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赴北京实验学校跟岗学习。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第十届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举办“大德之州 两河牵手”德州·齐河文化旅游北京推广活动,与北京市旅游协会、重点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姜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