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德州频道>内容详情

顶压前行稳中向好!德州通报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4-07-20 10:59:1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7月19日,德州市召开“2024德州经济社会发展期中答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孙洪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楚华卫,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德朝,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刘红出席,介绍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和下一步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工信局全面落实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工作部署,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塑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有效促进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工业经济顶压前行、稳中向好。今年以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压力,市工信局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不动摇。一是工业运行总体向好。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33个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正增长,增长面超八成。二是工业效益持续改善。1-5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46.75亿元、利润73.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08%、16.08%。营收利润率达5.06%,高于全省(3.76%)1.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三是工业生产步伐加快。6月当月完成工业用电量17.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1%,工业用电量持续回升。  

二、产业“四化”多点开花、质效明显。一是加快高端化引领。新认定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6家,居全省第1。175个项目入选省技改重点导向目录,居全省第2,半年开工率达到92.57%;130个项目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工业领域技改和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清单,居全省第2。二是加快智能化改造。累计培育省级晨星工厂271家,居全省第1;打造“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项目4个;新增培育3个省级“产业大脑”;3个园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居全省第1。三是加快绿色化转型。压减钢铁、地炼、焦化等行业产能近1400 万吨;新培育市级绿色工厂30家、园区8家、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2家企业纳入省级废钢铁加工“白名单”。四是加快集群化布局。新增认定3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累计达到10个,居全省第3。培育新材料产业2个省级支柱型雁阵集群。  

三、企业矩阵固本拓新、融通发展。一是企业成长活力持续增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2270家,推动52家企业实现“小升规”。二是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拥有1300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6家,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76家。全市84项产品产能、市场占有率列全国或全球第1,43项制造工艺全球领先或国内首创。三是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不断深入。优选69家链主企业和169家关键企业,开展融链固链活动,累计打造9个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产业大脑,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四、新质生产力发展追“新”逐“质”、未来可期。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新建5G基站1063座,鲁北大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运行。二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德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项目数居全省第2,半导体封测项目行业排名全球第1,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产业化项目填补省内产业空白;先导科技激光雷达及光电器件项目实现德州市第二代半导体产业布局。三是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省首个AI中泽信北方电梯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建成运营;引进北京交通大学德州元宇宙产业创新园项目;培育省级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2个。  

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压舱石”“定盘星”作用,下一步,市工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六届六次全会和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精神,蹄疾步稳、再创佳绩。  

一、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一是持续实施“技改一号”工程。高标准开展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推进175个省技改重点项目、150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投产达效。二是实施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打造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场景20个,新增省级晨星工厂20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达到10个。三是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探索“节能诊断+技改提升+示范创建”绿色发展模式,推动废旧动力电池、退役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  

二、推动新兴产业“新树生强枝”。一是抓项目招引做大增量。聚焦有研等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积极开展横链招商对接。二是抓项目达产优化存量。推动12寸大硅片等重大项目达产达效,全要素保障8英寸硅片扩产。三是抓未来产业激活变量。推进大运河元宇宙产业创新园、智能机器人产业园项目建设,探索打造未来产业特色园区。

三、推动服务提质“厚植发展沃土”。一是深入实施服务企业发展“十百千万”工程,构建服务企业高效对接机制。二是持续强化创新融合应用。“一链三中心”搭建产业链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00项左右。三是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注重分类遴选、分级培育,持续开展“融链固链”活动,着力提升企业获得感。(赵美琪)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刘培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