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德州频道>内容详情

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看乡村振兴的德州实践

2024-07-22 15:52:1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7月20日,德州市召开“走在前 勇争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丰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市文联党组书记刘之荣,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社保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孙丙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刘清树,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孙国利出席,介绍德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的新路径、取得的新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德州市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双镇百村”建设为支撑,聚合资源、协同发力,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实践了一条乡村全面振兴的德州路径。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成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2个,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2个,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4个;10个中心镇税收较2021年同比增长74.1%、镇区人口数量同比增长64.7%;11个特色镇实施重点项目298个、完成投资188.5亿元,新增纳入省清单统一管理特色小镇2个;120个中心村中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庄108个、占比90%。  

一、全面推进产业振兴,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展乡村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吨半粮”、叫响“德州味”。粮食产能稳定提升。在全国率先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建成全国首个百万亩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05.48万亩,单产486.95公斤/亩,居全省第1位;总产156.4亿斤,总产及增量均居全省第2位。入选全国首批整地市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特色产业做大培强。按照“一区多园”食品产业布局和“乡乡有产业、镇镇有园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先后培育乐陵小枣、夏津椹果、德州扒鸡等多个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4个、超亿元村1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7个、省级18个,承担国家产业强镇项目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产业链条持续延伸。扎实推进“食品名市”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家、省级72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10个。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常年稳定在98%以上。累计获评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个,“德州味”授权企业达103家,构建起以“德州味”品牌为引领、12个县市区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支撑的“1+12+N”的品牌发展格局。  

二、扎实推进人才振兴,乡村发展动能有效激活。念好人才“引、育、留、用”四字经,优化政策,健全机制,推动各类人才下乡,盘活乡土人才资源。引才渠道更加畅通。年均举办“千企百校行”“高校直通车”“人才夜市”等各类招聘活动超过200余场次。借助公开考选基层公务人员,源源不断为基层输送优秀人才。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园区100家,每年落实返乡人员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吸引千余名人才返乡创业。育才模式更具特色。创新实施“农民工免费上大学”,助力农民工走进大学课堂。大力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程,年均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人次以上。累计开发乡村公益岗位6万余个,评审选拔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实施科技人才“下乡进村”、教育卫生对口支援帮扶等工程,每年选派2000余人到基层服务。留才政策更趋完善。出台《德州市“一村一能人”行动计划》《激励“五类人员”回乡创业带就业工作方案》等政策,建立1000万元返乡创业扶持资金,大力实施“鲁青基准贷”“鲁青农担贷”“乡村好青年贷”金融贷款项目,积极推进基层职称制度改革,万余名基层人才享受到政策红利。  

三、加快推进文化振兴,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扎实做好思想强农、文明育农、文化惠农等文章,促进农民精神风貌明显改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村更加和谐和睦。德州市“文化先行官”项目典型经验,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同志批示,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现场会在德州市召开。文明实践提档升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黄河大运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入选全省文化廊道文明实践展示带,推选第二批省级文明实践“十百千”典型中心、所、站123个。累计举办志愿服务活动40余万场次。移风易俗走深走实。积极推进婚俗改革、殡葬改革等,创新实施“新民俗、新礼仪”践行行动等,大力实施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五进”工程,累计开展美德健康生活“六进”活动2.7万场次,打造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展示点286个,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6个、省级296个,创建全国文明家庭2个、省级37个。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近1.7万场次。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和乐陵枣林复合系统进入全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目录,梁子黑陶公司、古贝春获批首批省级非遗工坊。  

四、持续推进生态振兴,乡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加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连续三年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畜牧大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现畜禽粪污有效收集。全市畜禽规模场实现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建率100%,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以秸秆“五料化”利用为重点,积极推广秸秆精细化还田,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6%以上。美丽乡村环境靓丽。统筹推进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工程,县乡公路三级路以上比例年均提升3%以上,累计完成农村改厕59.4万户,新建农村公厕499座,基本实现农村公厕全覆盖。拆除残垣断壁近4万处,清运垃圾33.5万吨,建成“美丽庭院”21万户。

五、深入推进组织振兴,内生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聚焦组织建设、能力提升、发展赋能,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进。实施“雁归兴德”工程回引能人。制定落实回村任职、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17项,吸引德州籍在外人才返乡任职创业,新回引能人到村任职362人,返乡创业1500余人,成立经济实体1188个。推行村级后备人才“青苗”计划、“强村共富合伙人”招募等6项行动计划,选聘“强村合伙人”551名。推进党建“跨村联建”打造幸福家园。打造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730个,覆盖4769个行政村,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重点跟踪指导地区。通过跨村联建,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项目全覆盖,全市年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88.8%,50万元以上村达32%。高标准建成700余处区域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暖心食堂、“四点半”课堂、医疗健康服务点等服务功能,集中实施水电、交通等民生项目920余个。深化村党组织领办“三类地”开发利用。聚焦农用地、闲散地、“飞地”“三类地”,加强资源整合,提升规模效益。全市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030个、联合社634个,入社群众41.6万户,入社耕地156万亩,增加村集体收入1.4亿元。全市动态摸排各类闲散地14.03万亩,盘活利用11.63万亩,村均增收1.7万元。(赵美琪)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刘培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