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德州市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记者见面会体育产业链专场,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常健勇介绍德州市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德州市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体育装备生产基地、研发基地,跻身全国五大体育装备产业集群,入选 “中国最具影响力产业名片”,正加速向 “特色体育名城” 迈进。
集群规模壮大,产业根基坚实
作为德州特色优势产业,体育产业被纳入重点产业链培植,目前全市拥有 3000 多家体育生产企业,产值规模超 450 亿元,连续 3 年保持 20% 以上增速,形成了三大特色产业基地:以乐陵为代表的全球竞技体育器材供应基地、以宁津为代表的全国商用健身器材产业基地、以庆云为代表的全国体育健身路径生产基地。
在产业支撑方面,德州亮点纷呈:发布全国首个 “健身器材产业指数”,建成全国首个健身器材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全省首个(健身器材)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全省首个 “齐鲁云采” 体育器材馆,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发展质效提升,品牌影响力凸显
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打造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德州市目前拥有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 6 个,中国健身器材生产基地 1 个,是全国重要的体育装备器材生产基地、全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
在企业与产品层面,德州实力雄厚:拥有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 9 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32 家,200 余个产品通过国际单项体育协会认证,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 200 余项,团体标准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泰山体育服务 8 届奥运会,产品在国家级赛事市场份额占比超 90%,品牌效应持续扩大。
协同创新发力,科创成果丰硕
德州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制定 “科创 10 条”,实施规上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3 年行动。目前集聚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3 人、泰山学者 11 人,拥有全国体育用品行业唯一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实施中央预算内、工业强基等项目 26 个,在碳纤维材料、智能监测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创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地,专利数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首台国产雪蜡车打破国际垄断,碳纤维体操产品填补世界空白;联合清华大学利用风洞技术优化的瑞豹场地自行车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助力国家队刷新多项奥运纪录。
未来,德州将持续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体育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 “特色体育名城” 建设步伐。(赵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