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德州频道>内容详情

连续 4 年跻身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德州工信五年奋进,拼出工业 “加速度”

2025-09-30 16:30:5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9月29日,德州市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洪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楚华卫,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德朝,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刘红出席,介绍“十四五”时期德州工业高质量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以来,全市工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发展呈现稳进提质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承压前行,“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十四五”期间,市工信局努力克服3家龙头企业产能转移关停影响,2020年-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年均9.4%的增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306家、增长36.9%,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4%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达到3742亿元,利润率保持在5.8%以上,有力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

先进制造业集聚成势,“产业脊梁”挺起建强。市工信局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连续4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出台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25条意见,真金白银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率先在全省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精心打造11条制造业标志性产业链。全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用硅片项目先后通线量产,威讯二期、先导科技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连续4年举办产业峰会。培育工信领域省级以上产业集群19个,特别是今年,高端体育装备、集成电路、安全应急装备集群成功入选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武城暖通空调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均实现历史上“零的突破”!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德州好品”叫响出圈。市工信局始终将产业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累计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617个,培育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75家。先后引进国家重点人才工程39人、省级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0人。培育了一批“德州好品”,纳入全省“四首”产品126项、齐鲁精品28项;93项产品产能、市场占有率列全国乃至全球第1位;功能糖、竞技体育装备入选“全国有影响力的城市产业名片”。

华鲁恒升高端化工一体化管控智能工厂

索通发展高精铝用阳极工艺动态优化智能工厂

转型升级加速推进,质效水平稳步提升。市工信局始终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赋能产业换新升级。深入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升”工程,筹建省内首个市级技改促进会,滚动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800余项,完成投资2047亿元。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连续5年入选全国数字城市百强榜,培育国家级5G工厂2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690家、先进级智能工厂31家,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区在齐河试点。夯实数字底座,建设5G基站1.5万座,成功入选国家“千兆城市”。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5个、省级54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省级9个。

优企梯队逐步壮大,发展生态不断优化。市工信局紧扣培育、帮扶和发展任务,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壮大。按照逐企逐阶逐项的培育模式,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4家。建立常态化纾困助企机制,切实解决了一批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一企一档”为企业“实力画像”,提升企业吸引市场资源竞争力。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新篇待启。下一步,市工信局将锚定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目标不动摇,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筑牢工业经济大盘,奋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新篇章贡献工信力量。(赵美琪)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刘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