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德州频道>内容详情

侨看德州新面貌|一路向东春意浓——德州学院侨联秘书长、侨眷代表 宋玉兰

2022-10-10 15:26:4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我们在时代大潮里奔行,踏浪拓新,追逐远方灯塔的光芒。当我们驻足回望时,原本荆棘密布的来路,已是鲜花处处。这是人生的体悟,也是我对脚下这座城市近年来的观感。

因为工作原因,从2008年开始,我时常往返于德州与青岛之间。14年刻度的丈量下,铁路那端的栈桥海边依然风光旖旎,而这一端却发生了超乎想象的巨变,让人想来不可思议。

对于德州老火车站,我们都见识过这样的画面:站台上商贩推着小车兜售扒鸡,候车室里是喧闹和方便面的气味,出站时有好几个人追问你是否住旅馆……彼时的车站,如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是最杂乱无序的地方,也是让人头疼的治理难点。2008年是奥运之年,老火车站和附近铁路段进行了更新,粉刷、拆违、绿化,搞得有声有色。虽然在乘车体验上依然是“熟悉的味道”,但已经有了清新的气息。

当时,从德州到青岛最快的列车也要近6个小时,那已经是“T”字头的特快了。那时的我,不敢想象行程时间缩短一半会如何,也不敢想象德州高铁站的样子,更没有想到从城区到高铁站之间偌大区域的崛起。

德州东站远在市区东郊,距离我所在的德州学院大约十七八公里。2011年高铁开通之时,我私下里和朋友还开过玩笑,说“高大上”的高铁站,居然建在村子里。那时,从东方红路沿路东行,不久即见农田。马路虽宽,却只是乡间公路的感觉。因为车不多,总觉得路上的红绿灯是浪费,而一些农用车辆根本不看信号灯。我经常乘坐的出租车师傅老高,对此不止一次吐槽。一次,他载我经过一个路口时,虽然是绿灯,却不得不急刹车停下来,让行南北方向一辆闯红灯而过的拖拉机。那一次,老实的老高甚至骂出声来,却也无可奈何。

那时的高铁站,虽然修得很好,但由于是初建,各项配套服务比较少。站内没有饭馆,饿了只有方便面或面包可吃;所谓的商店,也只是候车室一隅的几个货架子;最吓人的是地下停车场,里面没有几辆车,黑咕隆咚,晚上一个人根本不敢走。有一段时间,通往停车场的通道台阶缝里,居然长了杂草。

虽然如此,城市成长的脚步却没有停止。从市区一路向东,开始多了忙碌的身影,一个个地块上,机器轰鸣,建设者挥汗如雨,随之,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从无到有,从零零散散到接连成片,从简陋到完善,新的城区逐渐长成。当我们亲历其间,一两个月内并未感觉出什么,但是,如果时间纬度放宽,就会发现惊人的变化。特别是当你站在今天回望14年前,简直可以用“恍如隔世”来形容。在一次次东行中见证这样的变化,那种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气势,让你不得不感叹时代的磅礴伟力。

现在再去东站的时候,就是在市区内穿行。车辆虽多,却不再担心另一个路口冲出拖拉机,大家都按信号行驶。那些工厂、学校、商场,都逐渐成为新城区的日常,生活着神态昂扬的人们。到了车站,吃饭非常方便,热乎乎的饺子面条随时都能端上桌;想捎两只扒鸡,可以尽情选购。候车室里也很安静,回响的只是报站的声音;大家都玩着手机,即便交谈也是小声。乘车也方便多了,拿着身份证一扫就行,连纸质车票都不用取。

也有不变的,出租车师傅依然在吐槽。不过,吐槽的内容已经变成了堵车。这时的出租车师傅已经变成了老高的儿子小高,老高已经退休回家,照顾刚出生的孙子。偶尔出车一次,老高也是笑呵呵的,三句话不离小孙子。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们见证的不仅是生命之花的绽放轨迹,也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蝶变跃迁,更见证着一个民族的飞速崛起。事实上,我们不惟是时代洪流奔涌的见证者,也是开创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前路昭昭,笃行不怠。我相信,每一步攀登都会被看见;这片热土,会记住每一个奋斗者的样子。

作者介绍:

德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德州市政协委员

德州学院侨联秘书长

民建德州学院支部主委

侨眷代表(李苗)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刘培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