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理想中的退休生活,被这家康养社区一一实现。
住在小桥流水,诗意年华的田园里,向往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湖里畅游的锦鲤,园区内恬静怡人生活情调。让我的朋友直呼:这里就是“世外桃源”。
我曾经不止一次邀请朋友们来家做客,上午一起打打麻将,练练太极瑜伽,下午读读书,弹弹钢琴,还可以叫上自己的姐妹们,一起做做按摩头疗足浴。
以上的场景,就发生在“九达天衢 神京门户”的德州,一所大隐于市的康养社区—德达·养老示范城。
这里住着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他们有不同的爱好,有不同的身份,有夫妻一起生活,也有独居老人,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一点:不愿与子女同住,但愿各自安好。
我国多个部门做出预测,中国将在2035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养老需求,而提前规划养老真的不是杞人忧天,由德州市成立运营最早的市属国有企业“德达集团”践行时代担当,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德达·养老示范城这一鼎力之作顺应时代大势而逐渐崭露头角。
德达·养老示范城建筑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约10万㎡,配有居家型康养公寓412套,总投资约7.2亿,公司实力雄厚,园区内以“3+2+X”特色服务体系而被众人所知。在这里,居者们无拘无束,看电影,唱歌,学习书法,钢琴,一起参加社团组织的手工活动,拓展游戏,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了乐趣。了解过的人都直呼“等我老了,也要这样生活!”
德达·养老示范城有这样两位阿姨,她们在园区里,同吃同住,每一天都形影不离,闲时聚在一起喝喝茶,无聊时一起去老年大学上上课,遇到偶尔的心情EMO了,再相约着出去旅旅游。
彼此有支持,又享有绝对的自由。
她们彼此从小相识相知,孩子大了之后厌倦了居家的生活。
偶然一次机会,两人被邀请到园区进行试入住体验。
住进来后,园区的服务,完善的配套,精彩的生活令人赞不绝口。
于是她们彼此约定,一起住进来,一起构筑自己的退休生活。
园区的施爷爷夫妇入住园区也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施爷爷夫妇是南方人,但是孩子在北京工作,他们不想给孩子增添负担,前几年一直是候鸟式的旅居生活,在孩子的介绍下入住园区,这一住就没有离开过。
施爷爷说选择这里,首先看重了这所城市的魅力,交通发达,出入方便,而且每次旅游都有管家专人接送,方便的很,原来去哪里玩还需要孩子工作之余订票,现在直接把要求告知管家,取票,住宿,接送都由管家负责,别提多方便了。
而施奶奶觉得这里管家服务好,配套齐全,相比于施爷爷的玩心重,施奶奶更加看重生活的享受和学习的乐趣,施奶奶现在是老年大学,园区内部兴趣社团活动的忠实粉丝,艺术剪纸,书法绘画,泥人雕塑现在学的是得心应手,园区内有多个艺术品都是施奶奶赠送给管家的。
现在,连施爷爷夫妇的孩子也选择了入住园区。
有一项调查显示:从2015到203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近30%。因此越来越多新潮的养老方式也随之涌现。
但是对于长者来说,住康养社区的担心是比较多的,最常见的就是故土难离,聊天交友以及日常生活,通过观察,很多老人不愿意离开“老家”,奔赴子女的“新家”,一方面是担心双方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担心交不到新朋友,放不下旧朋友。
园区的李阿姨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和自来熟,但是李阿姨在入住园区前也是郁郁寡欢,李阿姨和子女一起住,可子女总是有自己的生活,熬夜,应酬,回家晚,吃饭不及时等,生活中拌拌嘴是常有的事情,慢慢的李阿姨也是意识到:时代不同了,既然退休了,就应该有新的活法和玩法。经过深思熟虑后,李阿姨决定找到自己的精神原乡。
李阿姨入住园区后,经常和管家团队们沟通,如何做一些有趣的活动,老年大学的课程安排存在什么问题,餐厅的就餐环境及口味口感如何更适合园区居者,同时李阿姨又是园区里的多面手,广场舞、太极拳、瑜伽、麻将、棋牌、书法、古筝这些都有所涉猎,李阿姨还积极组织大家聚餐,时不时在影音室高歌一曲。
用李阿姨的话来说:精彩的生活需要用心去创造,每一场精彩生活又只有自己来品尝,开心,是生活的常态,但不开心,影响的是自己的心态。
李阿姨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她常以园区的班长自居,常在园区内发号施令,而管家们也由衷的喜欢李阿姨,因为我们已经将彼此当做了家人。
冯唐曾说,养老最好的方式,是在下半辈子重新过一生。年轻时为生计奔波,为儿女操劳,退休后,终于有机会把自己还给自己。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愿你我,多年后,依然我见青山多抚媚,依然是那个30岁向往过的你我。(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