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周晓峰语
创业总是伴随艰难,收获离不开汗水的浇灌。一项事业的成功,因素固然很多,如谋略、机遇、努力、团队等,但最重要的恐怕是开拓和创新。旧的市场需要巩固,新的疆域需要开拓;旧的产品要发扬优势,新的产品要打造亮点;旧的管理模式需要创新,陈腐的思想更要换血……等等,开拓就会遇到困难,变革肯定面临阻力,是被困难吓倒?还是直面困难奋力一击?这是每一位不甘寂寞的企业家都必须面临的课题。
学习周晓峰同志,就要学习他善作善成的开拓精神。“善作善成”,不但善于推出新课题,还善于较好地去完成,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周总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又善于解决问题的企业家。他曾在《古贝春报》发表署名文章《做企业岂能不折腾》,阐明了他的这种“折腾思想”的本质和意义。事实上,从结缘五粮液到打造中国驰名商标,从提出“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到“第三次创业”,每一次拍板、每一次动员、每一次演说,都带给人超前思维和无限向往。他并非受命于人,也不想沽名钓誉,他只是想不断前进。而这样“折腾”的后果是:产品质量的提升、国家品牌的打造、经营范围的扩大、白酒主业规模的膨胀,等等。
学习周晓峰同志,就要学习他以变应变的创新精神。所谓“以变应变”,是经营者面对竞争挑战,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快速做出相应变化,以夺取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周总常说,要“顺应形势、乘势而上”,就是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深度洞察市场先机,以快速的反应抢占市场高地。上任伊始,面对古贝春的困难局面,他提出“名牌发展战略”,并将这一战略形容为“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公司与五粮液合作开发的“五星级古贝春”,填补了山东省无高档白酒的空白,使企业起死回生,快速焕发出生机活力;1999年,他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带领古贝春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甩掉了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并创新提出“三会一体”工作法,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拉开了高速发展的新篇章;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他提出实施“精细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品牌价值提升、产品价格上调政策,坚持实施“一地一策”和产品结构调优,使产品结构更趋优化,营销举措更趋务实;2017年,面对酱香消费热潮,公司高调复盘酱香酒,于翌年推出中度酱香古贝元白版酒,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具体表现。本质上讲,创新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需要企业不断变化去适应周边环境,从而掀起的一场场“革命”。可以说,创新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创新一定会失败。
创新应该允许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可在现实中,很多创新改革者害怕失败,因为一旦失败,就意味着颜面扫地或名利受损,甚至受到不应有的惩罚。应该清醒认识到,创新和改革涉及很多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很可能“走弯路”甚至失败,因此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和试错的过程。只有解除创新主体的后顾之忧,才能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中来,彻底解放思想、全力以赴,释放出更大的创造力。
创新应坚持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初期,“拿来主义”成为我国企业创新的主要途径,一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产品设计理念被争相模仿。事实证明,这些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可几十年过去,我们发现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人,在芯片、航空发动机等领域被“卡脖子”受制于人。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必须回到自主创新的原点,踏踏实实搞自主创新。具体到白酒行业也是如此,面对白酒同质化严重的局面,自主创新可以使企业牢牢把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身质量特色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创新应坚持继承和发扬相结合。所谓“守正创新”“师古不泥”,首先是“守正”和“师古”,才是“创新”和“不泥”。“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守正”。 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善于总结之前的成绩成效,守住初心,守住成绩,勇于担当,跑好接力赛。不以现在的成绩论英雄,继承好“善作善成,以变应变的”创新精神,在创新上下苦功夫。对标找差,创新方法,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奋力补齐短板、破解难题,在方式方法上找突破,在善作善成上用巧劲,切实将短板转化为长处,将难题化解为跳板,谱写好古贝春高质量发展接续奋斗的新篇章。
新时代,新使命。面对得来不易的奋斗成果,我们要紧紧团结在公司党委、董事会周围,“传承周晓峰精神,坚持周晓峰方略”,把周晓峰同志的“八大精神”作为公司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好、发扬好,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工作作风抓好各项工作,主动谋划、主动创造、主动变革,激活发展新动能,增创发展新优势,推动古贝春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卢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