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州市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加速汇聚京津冀优质创新资源,加快融入京津冀的步伐,一批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一批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努力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协同创新,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致力开放合作,加快建设区域交通协同发展。作为融入京津冀的重要载体,德州市不断加快道路交通建设,互联互通、高效衔接京津冀“生活圈”再获加速度。德州至衡水城际公交(K206)线路正式开通运行,并与京沪线和京九线两条铁路干线串联,该线路方便鲁冀两地及沿途居民就医、购物、旅游、出行等,进一步推动区域交通协同发展;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指导德州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的交通运输智慧大脑项目已入选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任务;津潍高铁土地预审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德商城际铁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德郓高速德州(德城)至高唐段项目全面开工,项目全长46.117 公里,概算投资 68 亿元,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 120 公里/小时,建成后将有效连接京台高速、德上高速、青银高速等路线,完善德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布局,加快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加速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发展中心。德州市以产业作为发展内核,深化产业项目激活区域合作内涵,持续抓好国家和省支持政策落地见效,目前已完成49项,正在推进78项。抢抓北京第二批央企疏解有利时机,启动对接央企强企、科研院所、院士人才团队百日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县市区与京津地区开展对接合作。目前,天衢新区20平方公里的京津冀协同产业转化基地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成功举办2023中国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德州)峰会,打造全国重要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积极谋划实施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统筹沿线文旅、休闲、康养等重要节点和项目,构建“一廊六片”运河文化景观带,打造“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集中展示地,加快建设京津冀鲁重要目的地城市;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全力打造面向京津冀鲁的中央厨房;德州数字农谷项目建成投用;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成功落户;同福集团一二三产融合等7个项目同步有序推进。今年以来,新开工京津冀地区过亿元投资项目150个、到位资金109.1亿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加强要素对接,加速汇聚京津冀优质创新资源。近年来,德州不断强化资源赋能,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教育文旅资源持续优化,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医养结合加快推进,科技人才转化应用。先后开展名校“手拉手结对帮扶”等活动,选派15名知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赴北京实验学校跟岗学习;与北京301医院等30余家京津冀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医疗领域具体合作事项100多项;实现在京津冀就医购药即时联网结算;举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精准对接会,签订13项合作协议,达成34项技术合作意向;与京津冀6市签订《京津冀协同区域人力资源发展框架协议》,与京津冀6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签订落地意向协议,落户3家知名机构。今年以来,新增京津冀深度合作企业44家,转化京津冀科技成果24项,合作共建京津冀创新平台30个。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已吸纳15家科创机构、33个创新项目签约入驻。
德州作为山东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坚持高位推进,组织召开市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围绕产业融入、市场融入、平台融入、政策融入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等5个方面,谋划确定40项工作要点,58个市直部门单位分解150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完成时限。
一年来,德州强化服务质量打好平台建设、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全程服务“组合拳”,市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的思路,充分发挥德州“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不断加强上下游产业协作配合,大力推进补齐产业短板、提升产业链韧性、增强自主可控水平的关键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协同发展、共赢发展。(姜玉茹 李勤)